家训的力量之廿二 眼力见

家训的力量之廿二 眼力见

2022-05-28    10'55''

主播: 四阿哥🍮🎤

93 0

介绍:
【灯下读史】家训的力量之22——眼力见“北美崔哥”在“崔哥天天侃”的节目中宣称要办一所“眼力见大学”,虽是调侃,我仍举双手赞成。眼力见,是东北话中的一句俗话。大意是,善于了解和理解他人的感受,懂得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为人处事、接人待物时,能看出眉眼高低,把握火候分寸,说话得体,办事妥当。有时,要夸赞哪个小孩儿会来事儿,就说“这小孩儿不错,挺有眼力见的。”要贬损哪个小孩儿,也说“干啥啥不行,也没个眼力见。”一个人有没有眼力见,既有先天因素,秉性使然,更有后天家教,家长指导。其间,后天的因素可能更多、更重要一些。良好习惯,是得益于长期以来的养成教育。一个人有没有眼力见,要辩证地看。有的人是真没有眼力见,有的人是装没眼力见,更可悲的是后者,因为“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网上有高人把没有眼力见的诸多行为编成了段子,比如“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上听”你自摸,领导讲话你唠嗑,领导开门你上车……”等等“N大不懂事”。即使是段子,这种创作也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加工。创作,就要有素材。有朋友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企业人事部,帮老板选了一个秘书,按图索骥,形象好,口才佳,学历高,硬杠杠全部具备。上岗不到三天,恰逢老板私宴一位老朋友,小范围,三两人,就招呼这位秘书一同上桌,边吃边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眼瞅着转盘中间的大鱼没人动筷子,大个的鱼头更是没人动,这位秘书站起身来,一边说着“你们都不吃鱼头啊,这是我的最爱,不客气了”,一边不管不顾地几筷子就把一个大鱼头麻利地夹到自己盘子里有滋有味地吃起来。后来,也就没有后来了。古人讲,“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希望这位秘书能由此而“困而知之”,虽说是“后知后觉”,也要比懵懂地依然故我、“不知不觉”好得多。在今天,眼力见似可归入西方人提出的情商范畴。因为眼力见,初步具备了情商的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五个特征。眼力见,是今天职场中的一张“通行证”。实际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眼力见的培养、培植,称之为“礼”。那时候,七八岁之前的小孩儿,叫作“垂髫”,要学习“六小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是第一位的。这里“礼”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见人要有礼貌,怎样问好,怎样答话,与老师或长辈在一起时,站在哪儿,怎么行走,皆要彬彬有礼,礼数周到,这好像我们今天职场上的礼仪课或沟通课的内容。这么好的东西,如今反而在日本的小孩子教育中贯彻的很好,我们看日本的幼儿园,“礼”的教育在第一位,小孩子打小就知礼节、懂礼貌,同样是在一起吃饭,日本的小孩子就耐得住,等着大家一起动筷,而我们身边的一些小朋友早就急不可耐,第一个菜上桌就恨不得马上转到自己面前,一筷子就能把小半盘子菜划拉到自己的碗里,哪里还有点“礼”的样子。过了七八岁,在十五六岁“束发”之前,叫作“总角”,开始接触“六大艺”,也就是《易》《诗》《书》《礼》《乐》《春秋》。但还是要讲《礼》,讲《周礼》《仪礼》《礼记》。即使是这样讲,持续讲,反复讲,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还常常教育、提醒学生们:“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愆,就是错误、过失、毛病。孔子教导,在你的工作、生活中特别要注意别犯这么三种错误:不该你讲话时你抢话,毛毛躁躁,这是“躁”;给你机会发表意见、谈看法时你又不吱声,有话不说,这是“装”;不看他人情绪、不分场合地点,胡说乱说,这是瞎。所以,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子,要想招人稀罕,不惹人烦,能融入集体,少犯错误,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和谐,那是不是应该具备一定的眼力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