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第六章请求帮助
[插图]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然而,坚持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人沟通是很不容易的。对于父母、老师、经理以及其他处于管理位置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在一次研讨班中,有位母亲和我说:“马歇尔,我回家试过了,但没什么用。”于是,我请她讲讲发生了什么事情。
“回家后,就像上午练习时那样,我表达了感受和需要。我并没有责备孩子。我只是说‘当我看到你没有做你答应做的家务活,我十分失望。因为我希望回家后有个干净整洁的环境’。然后,我提出了请求:我请他立即把房间收拾干净。”
“听起来你已经很清楚地表达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我回答说,“然后呢?”
“他什么都没做。”
“那接下来呢?”我接着问。
“我和他说,像他这样懒惰和不负责任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
我注意到这位女士把请求和命令混为一谈。在她看来,非暴力沟通是否有用取决于她的“请求”是否能得到满足。在刚开始运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也许会发现,有时我们只是在运用非暴力沟通的表达形式,而忘记了它所服务的目的。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即使我们以适当的方式提出请求,有些人仍会误以为是命令。特别是当我们处于强势的一方,那些曾受过权威威胁的人尤其容易作出那样的判断。
有一次,一所高中的管理团队请我去示范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与学生沟通。我要会见的学生有四十位。在学校中,他们被看作是“品行不端”的学生。我认为,像“品行不端”这样的标签会带来很消极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被贴上这样的标签,那岂不是说他不遵守学校规矩是正常的吗?这样的标签将鼓励学生做我们不希望他们做的事,然后,他们的行为似乎又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判断。
当我走进教室时,大部分的学生挤在窗口和楼下的同学互相叫骂。对此,我并不意外。一开始,我就提出请求:“请各位同学回座位坐好,我将做自我介绍,并谈谈来这里的目的。”大概有一半的学生回到了座位。为了让其他学生听清我的请求,我重复了一遍。这时,除了两位学生仍站在窗口,其他学生都在位子上坐了下来。他们是班上个子最大的两位学生。
“你们好,”我对他们说,“你们中哪一位愿意告诉我,我刚才说了什么?”其中一位学生转过来,粗声粗气地说:“你要求我们马上回到座位坐下来。”这让我明白了,他把我的请求当作了命令。
我接着问他:“你是否愿意告诉我,我怎样表达我的请求,你才不会认为我在发号施令?”“什么?”对于我这个问题,他很意外。于是,我解释说:“我的意思是,我怎样表达我的请求,你才会认为我也在乎你的需要呢?”他想了想,然后耸了耸肩,说道:“我不知道。”
“刚才的对话已经提到了我今天想讨论的话题。我认为,表达愿望时,只要不发号施令,我们的相处就会愉快得多。我说出我的愿望,并不是要求你照我说的去做。我不知道,怎么说,你才能相信这一点。”那位学生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听完我的话,他就和他的同学慢悠悠地走回了座位。可见,在一些情形中,对方也许需要一些时间来了解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在提出请求前,如果我们有以下的想法,那么,我们的请求已经成为了对他人的要求。
·他应该把房间整理干净。
·她必须照我说的去做。
·老板应当给我提职加薪。
·我有权要求更长的假期。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想法,一旦别人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难免就会指责他们。有一段时间,当我的小儿子布拉特没有倒垃圾时,我就有类似的想法。我们对家务活进行了分工,他负责倒垃圾。可是,他很不主动。为了让他去倒垃圾,每天我都会提醒他“这是你的任务”或“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
后来,有一天晚上,我终于静下心来听他讲为什么他不愿倒垃圾。谈话后,我以《布拉特的心声》为题写下了一段话:
“在印象中,如果我没照你说的去做,你就不会尊重我。如果我知道你并不想使唤我,在你叫我时,我会乐于回应你。如果你高高在上,像个盛气凌人的老板,你将会发现,你一头撞在了墙上。当你反复提醒我,你为我做的各种事情,你最好准备再次碰壁!你可以大声抱怨、责骂,但我仍不会去倒垃圾。即使你现在改变方式,我也需要时间忘记不快。”
通过这次谈话,布拉特认为我已经理解并尊重他的立场。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每天都主动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