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第十一章: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善
惩罚的类型
体罚是常见的惩罚方式。我发现,家长对此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些家长相信,通过体罚,例如打屁股,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不该做什么。另外一些家长则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们认为,体罚会让孩子形成这样的认识:当别的方法都不起作用时,就可以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我的担心是,对体罚的恐惧会让孩子难以体会到父母的爱。经常有家长和我说,打骂孩子是不得已的事,因为他们没有其他办法能让孩子做“对他们有益的事情”。为了说明打骂确实管用,他们还提到了,有些孩子在事后很感激他们的父母。我养育了四个孩子,我深深地理解为人父母的难处。然而,我并不认为体罚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
首先,无数的例子表明了,有的时候孩子拒绝做一件对他们有益的事情,只是因为他们不想在父母的压力面前屈服。其次,即使体罚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并不意味着,其他方法无法达到同样的效果。最后,我还担心,体罚孩子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如果我们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孩子可能会去做我们要求的事,但这样做难道不是在鼓励孩子用暴力来解决冲突吗?
除了体罚外,指责或否定他人也是常见的惩罚方式。例如,如果孩子没有照家长的话去做,父母可能就会说他“自私”“不尊重父母”等等。另外一种惩罚方式是不给孩子某种好处,例如不给零花钱。在这种情形中,变得冷漠是一种强有力的威胁。
惩罚的代价
当我们为了回避惩罚去做事情时,我们可能会忽视事情本身的价值,而陷于对失败的忧虑。如果员工的表现只是在服从管理层的命令,士气就会受到影响;或迟或早,工作效率就会降低。如果孩子刷牙是因为担心受到批评或被嘲笑,他们的口腔健康可能会得以改善,但自尊却会受损。此外,我们都知道,惩罚将导致关系的疏远。一旦我们被看作是施暴的人,我们就很难得到友善的回应。
有一次,我去一位朋友的单位拜访他。他是一所学校的校长。在谈话时,他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看到有个学生在操场打人。他和我说了一句“对不起”,然后就冲了出去。他抓住了那个学生,重重地推了他一下,训斥道:“看你以后还敢不敢打比你小的同学!”校长回来后,我和他说:“我不认为你达到了目的。在我看来,他学到的是,在打比他弱小的人时,要注意附近是否有比他强壮的人,例如校长。而且,我认为,你的做法甚至还会强化他通过打架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上述的情形下,我主张先倾听那个学生的感受和需要。例如,如果那个孩子动手打了叫他外号的同学,我可能会和他说:“看起来,你很生气,因为你希望得到尊重。”如果他肯定了这一点,我会接着表达我的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不带有任何的指责:“我很伤心,因为我希望我们既能得到尊重,又不树敌。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探讨,是否有其他的方式可以使我们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