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 06- 二冬
二冬-2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
身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
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注释————————
1中庸:本来指做事不偏不欹、恰到好处,这里是中等人才的意思。2奁(音lián):镜匣,古代妇女多用来收放梳妆用具。笥(音sì):用竹子或芦苇编成的方形的盛物器具,多用来盛放衣物。杵(音chǔ):舂米用的一种木制的棒槌。将稻、粟米等放置在臼中,用杵不停地舂捣,可除去粗皮。舂(音chōng):此处指臼。
3灼烁(音卓硕):联绵词,花盛开的样子。蒙茸:联绵词,草茂盛的样子。
4九夏对三冬:夏季有三个月九十天,故称九夏;冬季有三个月,故称三冬。“九”和“三”也可看成虚数,“九夏”与“三冬”都指时间很久。
5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戏马,台名,亦名掠马台,在今江苏铜山县南,据说项羽曾于此驰马取乐。下联出自《晋书•卷八十五•刘毅传》。蟠龙(盘龙),书斋名。东晋大司马桓温之子桓玄曾在南州修筑一书斋,上面绘满龙的图案,称为盘龙斋。盘、蟠在此处义同。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世说新语•任诞》和《晋书•毕卓传》。晋人毕卓酒后曾对人说,左手剥着蟹螯,右手拿着酒杯,漂游在酒池中,就足以了此一生了。擘(音bò),分开、剥开。蟹螯(音aó),螃蟹的两个大前足,是下酒的美味。下联见于《世说新语•企羡》和《晋书•王恭传》。晋人王恭披着仙鹤羽毛做的披风,乘着轩车,在小雪中前行,孟昶在篱间窥见,说:这真是个神仙呀。鹤氅(音chǎng),用仙鹤羽毛制成的外套。
7五老:山峰名,在江西庐山的南部,由五座小山峰构成。三姑:山峰名,由三座小山峰组成,在今安徽境内。金镛:一种乐器,青铜铸造的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