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大家对“时间”的感受会变得分外强烈。对时间的测量和标记,已经形成了一套客观的标准;但是对时间的主观感受,则可能会受到社会文化和规则建构的影响。生活在这样一个有着“三十而立”的紧迫感、充斥着各种“35岁以下”硬指标的社会,会如何影响每个个体的对生命节律的感知与定义?面对不断地外加于我们的节奏,社会学的想象力能否为我们提供打破“单一标准”的可能性?
——本期嘉宾——
郑作彧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孙宇凡 爱丁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在读 Sociological理论大缸创办人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8:20“学院内”与“社会上”的时间感真的不同吗?
14:30 文化中的“三十而立”加重了人们的焦虑感
17:41 生命历程中的“倒计时”意象如何统摄了我们的时间感?
18:59 中国青年的生命历程更大程度地与父辈交织在一起
27:14 “35岁之谜”:为什么对很多企业来说,年轻人“一张白纸”反而是ta们的最大优势?
36:36 韩国的年轻人生活痛苦,因为政府和财团深度共谋产出“单一标准”
43:40 勤勉文化使得我们更易困于“单一标准”
45:37 组织社会学:“合法性”与“模仿性”的“同构”
46:54 单一标准的“缝隙”—— 用魔法打败魔法
50: 51我们为什么仍需要批判理论
54:53 两位嘉宾的新年计划(狗粮预警!)
——本期节目提到的人物、作品与概念——
廉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惠园特聘教授、当代青年问题研究专家。曾提出“蚁族”“工蜂”等概念。
《生命历程的制度化:欧陆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与方法》:郑作彧、胡珊,《社会学研究》,2018
《生命历程青年阶段的父辈嵌染》:胡珊、郑作彧,《中国青年研究》,2020
世界体系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提出,该理论对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分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对剩余价值如何向中心国汇集的问题做出了非常有力的解释。
科层制: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阿多诺: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
“风险社会”理论: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在1986年出版的《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 (risk society) 概念。
《独异性社会》: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著,奥德河畔法兰克福欧洲大学文化社会学教授。
——关于信睿电台——
这是一档由《信睿周报》团队出品的学者谈话类播客节目。在这里,我们力图打破职业、学科界限,将更多思想资源接入知识图谱,为每个“偶然”进入我们视域的话题、事件或文化产品,提供结构化的思考与历史的景深。
——制作团队——
节目策划:周发发
后期剪辑:土豆王子
声音设计:王儒西
视觉设计:杨楠
运营:刘美兰
监制:吴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