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这座城市》 蔡旭
全世界都知道三亚是一座风景名城。其实,它不仅是一座风景名城。
不仅有亚龙湾与海棠湾,不仅有天涯海角与大小洞天,不仅有比寿的南山和如福的大东海。
还有两个伟人。一个在古代,一个在当代。
两位三亚最有名的人,也是全世界都有名的人。
两位与三亚有密切关系的人,与全世界都有密切关系的人。
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叫黄道婆。
那是在宋末元初,那时这里叫崖州。她和黎族同胞一起,种棉、摘棉、轧棉、纺纱、染色、织布,创造了一整套的“擀、弹、纺、织”工具,练就了一身技艺。
后来她走到上海松江,传授纺织技术,改革生产工具,领先了中国纺织史和世界纺织史。
她成了纺织技术革新家,成了衣被天下的纺织女神。
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级古代女科学家”。
从外地走进来的,是袁隆平。
从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20年代,他在这里的田野上奔波了近60年。
在这里,他与助手发现了野生的花粉败育不育株“野败”,揭开了杂交水稻产量翻番的秘密。在这里,他建起了南繁育种基地,把杂交水稻的种子与技术推广到全国,传播到全世界。
60年,他以饥饿为对手,以水稻为武器,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为国家粮食安全,为造福世界人民,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成了“当代神农”。
一个关系到穿衣,一个关系到吃饭,人生最重要的温饱呀!
如今丰衣足食的人们,怎不记住他们!
一个活在古代,一个活在当代,将永远活在世世代代。
记住了他们,怎不佩服与衣食有缘的三亚。
是的,他们造就了三亚。当然,也是三亚造就了他们。
有了黄道婆,三亚成了古代纺织之乡。
有了袁隆平,三亚成了当代良种之城。
有了这两个人,三亚不仅是风景名城,更是衣食名城。
三亚,你不愧是一座名城,一座关系到温饱之源,关系到生命之本的——名城!
蔡旭,广东电白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海口晚报》总编辑、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出版散文诗集《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等34部,散文集、短论集1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