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情怀》作者:蔡觉权 ;解说:铁 石
藏族同胞把藏北草原称为“羌塘”。“羌”在藏语中是指北方,而“塘”是指平坦的坝子或是草原。羌塘,主要是指唐古拉南麓的那曲地区,那是西藏最大的牧区。地委和行署所在地那曲镇,便是内地进入西藏的北方线路的第一重镇。
那曲地区北倚唐古拉山脉,往南一直到念青唐古拉山脚下的神奇湖泊——纳木错,西部毗邻阿里地区的一大片无人区,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说中的古代魔国,而向东翻越重重雪山险道,即是怒江的源头,茂密杂乱的原始森林和重峦叠嶂的冰山雪岭,无情地阻断了那曲东三县(巴青、比如、索县)通往昌都地区的路途。
那曲地区得名于当地的一条黑水河。在藏语里“那”专指黑色,“曲”是水流、河流的意思,因此,许多藏汉干部也经常把那曲地区称为黑河地区,同黑龙江省的黑河地区同名。从哈尔滨直接进藏的我们,不免对这个地名有着一种亲切感。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在要求去阿里工作的申请被拒绝后,果断地回绝了去拉萨师范教学的分配方案,选择了那曲这片封闭而贫瘠的地区。
道路交通的险恶、自然环境的封闭,造成了社会形态的半原始化。在那里,处处可以感受“原生态”,这就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冲动欲望和猎奇心理。藏北草原氧气的匮乏、物资的匮乏、教育的匮乏、文化的匮乏、人才的匮乏,却给予我极其自由的施展身手的用武之地,工作中的异想天开、生活里的标新立异、行为上的特立独行,使我成为许多人眼中的“怪才”。工作之余,我沉迷于歌舞的海洋,贪婪地采集民族风情,游走在高亢的旋律与奔放的舞步之中。而我与生俱来的适应能力,使我忘乎所以地策马草原深处,完全把整个身心融入了草原牧区,融入了藏族生活。我的藏族兄弟姐妹们丝毫没把我看成是异族,而我本人也全然忘却了自己不过是一个外来的汉人。
藏北生活八年,几乎改变了我的内在性格和外在形象,变得更加粗犷疏懒、不修边幅,甚至有些肆无忌惮。然而,那毕竟是我人生中最丰富、最难忘的经历,无拘亦无束,有惊且有险。能有此番历练,此生无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