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数据杀熟”到“脑腐化”,我们只能被算法拿捏吗?

从“大数据杀熟”到“脑腐化”,我们只能被算法拿捏吗?

2025-01-23    59'56''

主播: 湃客Talk

841 4

介绍:
“不去了,机票涨这么多,亏我那么信任你,天天看,越看越涨,辜负了我对你的期待。” 临近春节假期,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很多“决定取消出行计划”的留言。网友们买机票、订酒店、囤年货时还发现,有的线上平台会 “看人下菜碟”“同货不同价”。 不甘心被宰一刀的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有人说“哭穷”,就能刷到“便宜货”;有人说卸载APP后重装,或换个便宜手机就能抢到优惠券;还有不少人披上了“momo”的马甲,隐藏个人信息…… 这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做法真的有用吗?平台究竟是如何进行算法推荐的?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抗大数据,他们反抗的到底是什么? 新年第一期节目,《湃客Talk》邀请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人工智能哲学研究者徐英瑾,以及前大厂算法工程师谭峰,揭秘大数据算法那些事。 【时间轴】 02:48信息泄漏,让大学教授不想接陌生电话 07:34算法工程师亲身“欺骗”算法,效果如何? 12:53离谱的算法推荐,你遇到过多少? 23:30TikTok能赢Youtube,你的“贡献”功不可没 29:55“脑腐化”成年度词汇,怎么回事? 33:50大厂的算法推荐,有多少人为因素? 38:07社会“原子化”,推动了算法的流行 46:25保护隐私,小数据人工智能是一种可能吗? 53:23对抗信息茧房,冲绳书店的启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