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子女家庭的教育问题》
博文作者:郑委老师
博文发表时间:2018.10.31
博文类别:家庭教育案例类
朗读:王颖
前言
这是一篇郑委老师早期发布的博文,从案例入手,给了很多“多子女家庭教育”的操作方法。由于现在二胎政策的开放,很多家庭逐渐从独生子女家庭转变成了多子女家庭。与此同时,子女之间发生矛盾时,家长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父母。因此,我们重新将这篇博文整理出来,给大家一些借鉴和参考。
下面是一位焦虑的妈妈的来信,我们先从她的来信开始说起。
郑委老师:
我是一个家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大的是个男孩,今年8周岁了,小女儿才2周岁。我本人是个全职妈妈,我们家是传统意义上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我在家庭教育方面一直很迷茫,不知道应该怎么教。虽然,听郑委老师讲座时,郑委老师说过“一只羊不好养,一群羊好养”,但我却常常觉得力不从心。
哥哥从小就是以好脾气出名的,但自从妹妹生下来后,他却常常对呀呀学语的妹妹显得不耐烦。刚开始时,我还用“无为而治”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表现得不太在意。但效果却相反,他的态度越来越差,有时还会把妹妹弄哭。到现在,我不得不出面干涉,他的态度才有所收敛,我告诉他:“妹妹还小,,如果她让你不开心时,你自己在心里想想‘她这么做有没有弄疼你的身体?有没有弄坏你的东西?’然后再想想应不应该发火?”他也答应了,并和我说,“妈妈,有时候,我也控制不住自己,你和妹妹说一下,我不是故意的!”
听了他的话,我心里象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说什么好。当初是因为,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希望他有个伴,才在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生了第二个孩子。可现在,我却不知道应该怎样教他做个好哥哥!我很羞愧!我自己是独生女,从小没有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所以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引导他们相亲相爱。我应该怎样做呢?
一位焦虑的妈妈上
09.08.11
郑委老师回复
这位焦虑的妈妈:
你好!
首先,想要告诉你,请不要“焦虑”,焦虑解决不了问题。只要妈妈遇到问题时一焦虑,往往会给孩子(尤其是幼儿)带来不安和无所适从。记住我在课上讲到的,教育孩子的唯一途径是“智慧=找原因+想方法”。我相信只要你有心,你的焦虑会在与我们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修行自己,慢慢化解掉,只要你能坚持。
就你的问题,我给你如下建议:
1、你应该喜悦你有两个孩子,你应该自豪你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而且请你坚信“一只羊不好养,一群羊好养”的基本理念。如果你觉得力不从心,那是你的信念出了问题,你需要成长自己。
2、一个8岁的孩子和一个2岁的孩子,这么小的两个孩子怎么会有问题!请你记住,他们没有问题!即使他们有问题,那问题也来源于家庭,是父母造成了问题,就看父母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来帮助孩子。这也是你信念出了问题,你不相信孩子会变好,没有信念一切方法都是无用功。
3、请你记住,8岁的孩子他尽管是哥哥,比妹妹大6岁,但他仍然是个孩子,你要真正地理解他。
4、请舍弃你心中“大的应该让小的!”,“哥哥应该让妹妹”,“妹妹还小,不懂事,你应该懂事吧!”这样的“应该”和“认为”。因为“认为决定行为”,你的认为都是错的,所以你教育孩子的行为就会错。如果我是你的儿子,会感觉到:“妹妹来了,妈妈不像以前那么关心我了,妹妹夺了我的爱,凭什么还要我让着她,不公平,难道妈妈你不爱我了吗?” 但是,因为年纪小表达不出来。你嘴上说或者心里想着是爱哥哥的,哥哥感觉不到。感觉不到的爱,还叫爱吗?
5、让大孩子感觉到你对他是“平等”并“尊重”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比如,你在抱妹妹之前,先和哥哥讲:“妹妹小,需要妈妈,妈妈抱妹妹好吗?”说这样话的时候,请你拥抱一下哥哥,让哥哥感觉到你不是不爱他,而是因为妹妹更需要父母,哥哥就不会嫉妒和报复。这就是“先大后小的原则”。
再例如,在家里,除了衣服和哥哥的文具以外,所有的东西都是大家的,请你不要分“你的我的”。东西都是大家的,在需要分配的时候,先给大的,和他说,“这是给你们两个的,哥哥来分吧”,然后暗中来观察他们如何分,根据情况再去引导(一般情况下,大的都会让小的)。
如果,你真正学会“平等”并“尊重”大孩子,你会发现,大孩子会承担起很多照顾小孩子的责任,他从内心会“呵护”、“爱护”、“保护”小的,因为他能感觉到你的“尊重和爱”。
6、“孔融让梨”之类的故事,在家庭中没有平等和尊重的前提下,千万不要给大孩子讲!讲了只会让孩子更反感!
我的案例
我和我的哥哥相差一岁多,小时候在家里总是为了些小事吵架或者打架。因为我小,并且体质比较弱,总打不过他。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母亲会对哥哥说:“大的要让小的!”而且哥哥一般都会因为“不让小的”受到惩罚,或挨打或挨骂。妈妈不知道,她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在妈妈不在的时候,哥哥变本加厉地欺负我。一般情况下,我不敢和妈妈说,实在忍不住了,就再次告诉妈妈,妈妈再次“收拾”哥哥,哥哥再次“变本加厉收拾我”。恶性循环啊!其实,最倒霉的还是“我”!
现在想想,很多时候,并不怪哥哥,是我的错,是我在“挑逗”哥哥,哥哥受到委屈不但得不到妈妈的支持,反而还要受到妈妈不公的待遇。
哥哥,对不起!呵呵。不过现在我和哥哥感情非常好,因为小时候的那些事情,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影响到以后的手足之情的。
我表姐的案例
我表姐生的是一对龙凤胎,哥哥比妹妹大几分钟。孩子两岁多时,我在她家看到有趣的现象——“哥哥总是打妹妹,妹妹特别爱在妈妈面前告哥哥的状”。一般情况下,妈妈就会把儿子叫过来说“哥哥要让着妹妹” 、“你不准再打妹妹了”、“再打妹妹就关黑屋子”;哥哥一般都会说:“我没有打她!”我表姐就会严厉地说:“你还顶嘴,那你妹妹为什么哭?你为什么没哭?”哥哥总是非常委屈,妹妹总是非常可怜。
经过我的仔细观察,其实事实不是这样,两个人在玩的时候,只要妹妹处于下风时,或者妹妹不讲理时,两岁的哥哥总会有“抢东西”或者“拽妹妹”的行为,这个时候,妹妹“狗仗人势(这个词不妥当但很贴切)”地大喊:“哥哥打我。”然后哭起来。我发现妹妹是装的!孩子们太聪明了!这是她的保护手段,因为她知道,这样的话,妈妈就会为她“出气”,换来的是哥哥无尽的“委屈”
我辅导的案例
一对双胞胎男孩,在家里总是为抢东西争执、吵架甚至动手。爸爸妈妈的解决方案是,从小到大,很多东西都买两份,这也是我们很多家长的做法。我认为这样的方法不可取。这样的行为让两个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慢慢地不会去分享。
我给他们的办法是,东西只买一份,给他们制定规则。比如玩具,谁先玩,每个人玩多长时间都事先制定好;制定好后,先给哥哥玩;到时间哥哥给弟弟玩,弟弟到时间后再给哥哥玩。
依此类推,如果出现争执、吵闹、抢夺等现象,家长不要讲道理,一律没收玩具,几天当中不让他们玩,几天后再拿出来,先让弟弟玩(因为上一次是哥哥先玩的)。如果发生争执、不讲道理,就没收玩具,都不要玩。
如果你坚持这样做,孩子们就知道,不论谁抢都没有好果子吃,只有合作和分享才是硬道理。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学会分享,学会控制,学会谦让,养成互相尊重、爱护、保护的手足之情。
如果是吃的东西,比如零食,发生争执时,当着孩子的面把“零食”丢进垃圾桶!让他们为他们的行为负责。
家长你不能时时刻刻地陪伴孩子。你怎能根据孩子的言语判断谁对谁错呢?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不公正和不尊重,是家长自己一手造成的。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学会相互关爱。这一对双胞胎父母在我们的帮助下很快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我朋友的案例
我的一个朋友,她是一个地区的负责人,工作非常忙。她有两个女儿,大的12岁,小的3岁,相差比较大。我和她们接触的时候,就觉得大女儿对小女儿有“敌视”情绪。我把我的“敏感”说给了朋友听,她也打开了话匣子,和我说了很多关于“两个孩子冲突的事情”。
她也是传统的“大的让小的”、“姐姐让妹妹”的教育观念,但是她不知道,这样的传统是要在充分“尊重”大女儿基础上才成立的。
两个孩子的问题我认为已经比较严重了,我当时就给她出主意:
我让她到商场选择两本非常漂亮的笔记本,作为礼物晚上送给大女儿,并且和大女儿说:“妈妈以前错了,关注妹妹多,关注你少,不是因为妈妈不爱你了,是因为妹妹太小更需要我,妈妈又很忙,常常回来的时候,你们已经睡了,妈妈和你沟通太少了,对不起。今天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妈妈专门为我们俩挑选了一样的笔记本,一个是你的,但要放在妈妈的床头;一个是妈妈的,但要放在你的床头。你想和妈妈说话或者觉得妈妈有做得不对或不公平的地方,你就写在你的本上,妈妈睡觉前一定能看到;然后找时间和你沟通或者妈妈改错。妈妈如果没时间就写在你床头的笔记本上,早上起来你能看到,你觉得这样好吗?妈妈真的很爱你”。
我当时没有让朋友再陪我,直接让她去买笔记本了。第二天,她激动地和我说,大女儿很感动,但没有表达,可她看到大女儿是带着眼泪抱着笔记本睡觉的!
我和我的朋友说“她抱着的是妈妈啊!”
现在两个孩子生活得非常好,大女儿特别疼小女儿,因为她知道,妈妈爱她!
举了好几个案例,就是想让大家明白,孩子的所有行为背后的真相就是向父母索爱,就是想知道父母是否真的爱TA。
每个家庭不同,每对父母不同,每个孩子不同。上述的方法和语言都可以模仿,真情却无法模仿。所以,你只有在后续的相处中,传递给孩子真情实感,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真心,让孩子感觉到你是真的爱TA,才能让家庭越来越和谐。
如果做不到,那就要好好学习,好好成长,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
最后,来信的妈妈给我回复:
郑委老师:
谢谢你在百忙之中的回复,听了你的课后,我对他们兄妹的相处已经释怀了许多。我开始慢慢照着你的理念,改善和孩子之间的(特别是大的孩子)亲子关系,收到了一些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