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自己,祝福未来》
文:郑委老师
朗读:张雪琳
博文类别:家庭改变案例类
发布时间:2010-12-10
明天就是又一个“第四十二”天,和很多同学一样的心态——“不舍和留恋”,一群为了“孩子成长,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的人共同携手走过了42天,在收获“信任和友谊”的同时,收获了“信念、智慧、坚持和改变”。明天我们大家在一起欢聚“永远不结业的结业时刻”,我的心中充满着期待,我把四个同学第36天的学习感受和一个同学42天的感受放在博客上,以此等待明天的到来:
《张颖同学第36天学习感受》
参加家长培训已经五周了,用了一晚的时间回想从前,再看看自己的现在,很惊喜地发现自己和家人都有了些好的变化。
每天一早醒来,手机短信就“滴滴……”响个不停,满满地全是伙伴的祝福与鼓励,看着那些已经熟悉的号码和名字,心中也是充满了温暖,突然也就觉得这一天都很有动力,每一刻都会过地快乐而充实。儿子也会在出门前很亲热地搂我一下,说:“妈妈,一天愉快哦!”
在这个培训班中,有幸认识了很多好老师和好朋友,在我困惑的时候,老师和伙伴们都能及时地给我建议;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朋友们及时给我了鼓励,让我重拾信心。在这个训练班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很多朋友。很感谢郑委老师建立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能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互相了解,互相学习,让大家帮助大家。
在参加家长训练之前,我还是对这个培训持有怀疑态度,会想:这管用吗?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吗?我能坚持下去吗?后来,一次一次的沙龙,家长互相间谈感受、谈家庭、谈孩子、谈我们都想要的幸福,然后我发现,我现在并不想要一个结果了,而是要改变自己,一步一步坚持地走下去,在大家的帮助和鼓励下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孩子。上周六的沙龙我感受到了大家的一个全新的状态,我看到所有的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精神状态都那么地好,即便在谈心得的时候可能会激动地流泪,可那是幸福和自我改变后快乐的泪水,之前那种怨妇情结已经荡然无存了。而我自己也会被深深地触动……
老公已经开始做积极的准备了,这让我感慨万千,原来我说我在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家长,他都会“嗯嗯啊啊”敷衍我,在他看来,只要我不闹情结,不让他烦心,我干啥都行。后来我在学习一段时间后,经常和他谈到家庭和孩子的一些事情,他觉得我有变化,态度就发生变化了,开第一次家庭会议时,他就表现的很活跃,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后来再让他协助我做一些事情时,出奇地配合。直到后来我邀请他同我一起参加与专家面谈 时,他才真正接纳了这一切。回来后积极地同我一起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每每想到这些,我就觉得我是真的在进步、在改变了。
我知道我的孩子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不过现在在我看来,这一切都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态度,一切都会变好的。我会每天给自己和孩子鼓励,加强信念!我已经坚信:我的家庭会很幸福!
张 颖
2010年12月6
《马羽琳同学第36天学习感受》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要改变自己。本抱着寻求改变孩子的方法来学习的,没成想,学到的都是如何改变自己。周六听完郑老师的课,在和没有经过学习的家长讨论时,明显的感到观念的不同,看着家长急切的样子,不禁看到了初来时我们的影子,观念是多么的重要啊!家长感叹和我们观念的不同,是啊,只有改变观念,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并坚持去做,才能帮助到孩子。但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没有老师们幕后大量的工作,正确的指导;没有同学们热心的帮助,真诚的鼓励,一个人是很难坚持的。现在认识到孩子是一定要尊重的。对孩子不能着急,习惯是多年养成的,非朝夕能改变的。但我坚信只要我有母爱,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孩子,我的孩子会越来越棒的!
改变是不易的,即便是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碰到孩子的问题,依然是缺乏耐心的。经常反思自己,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好像只有一点点的变化,那么孩子呢,怎能要求她有巨大的改变?现在的我,每天心里撒满了阳光,而我只改变了一点点,却收获了无限的快乐,观念变了,看法就变了。老公和朋友说我现在把我们家的家庭气氛搞的很好,得到了老公的肯定,我很开心。
在这个大家庭里,我还收获了友谊,一个同学有难处了,大家一呼百应,都是那样的热心,让我好感动啊!有了问题可以问同学,问老师,可以找人诉说,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大家庭啊!真诚的感谢郑老师!
迈小步,不停步。
《韩雪第36天学习感受》
渐渐地,我开始期待每周六的团聚、分享和学习了。因为觉得每次的团聚都让我有所收获,让我从老师们、同学们那里学到很多珍贵的东西。
虽然最近睡得都很晚,昨晚也1点多才睡,但今天早上,我醒了就想起来,比平时上班积极多了,真的是想着早点到学校看看大家,看看老师们,看看能为班级做点什么,因为这个集体让我有了目标、有了信心、有了力量,有了一份温暖和拥有幸福的勇气!
最近在家里,阿姨不止一次地说:“你上的这个课,没改变别人,倒把你改变了。”而且阿姨还问婆婆:“是不是这样?”婆婆竟然也笑眯眯地点头。现在跟公公婆婆谈论教育孩子的话题也更顺畅了,因为他们少了之前的那一份戒心和不信任,终于相信我不会给孩子很大压力,不会跟他发脾气、逼他了。而且我再管孩子的时候,也感觉没有那么大的阻力和不愉快的气场了。
同时我的这一份改变让我感觉在家里越来越轻松了,因为没有了之前与儿子的极端冲突,虽然儿子本周也还是发了一次脾气,但没有我的配合,也只能草草收场,而且第二天让我觉得他好像一下长大了,乖得好像一只小猫。同时,老公不再像以往给我的评语那么中立了、那么好像在鼓励敷衍我了,而是肯定地说:“更有耐心了。”他们的肯定让我更加有信心坚持下去,因为我的目标是---我们一辈子的幸福生活。
本周和郑老师的一对一的辅导,让我收获很大,让我把儿子日常的问题,找到的归结点。比如他平时学习不愿意多花时间,书还没读熟就不想读了、字写两遍就不想写了、做题的时候题目要求不愿意自己思考,虽然发现自己的考试成绩不好会难过,但绝对不想把这份难过转化为行动。一直以来我只是觉得是孩子懒惰,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但通过郑老师的点评,我才知道,这是孩子的责任出了问题,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包办代替的太多了。当时我也问郑老师,其实从他5岁开始,我就已经在慢慢锻炼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漱等。直至现在,他每天都是自己起床、穿衣服、洗漱、收拾书包。为什么还包办呢?直到郑老师告诉我我们包办孩子思考的事情太多了,我才大梦初醒。是的,我们平时确实很少让孩子独立思考安排自己的、或者家人的事情、活动等。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提出过孩子对于处理和小朋友之间的关系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我还一直认为是沟通能力出了问题,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地给他讲再遇到相同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其实没有找到问题的根结,其实是我们没有更多地放手给孩子体验,因为有体验才会有经验!回家后我和老公沟通后约好,未来,要给孩子多一些机会,让他独立思考起来。
当然还有其他的很多点建议,郑老师说:“这个过程就像中医开药方。”但我觉得这是非常珍贵的药方,需要自己回去反复思考、反复理解、反复体会,结合学习过的知识和方法耐心地帮助孩子一点一点地解决。
今天王校长说的话也让我感触颇多:“针对孩子的品行、德行、习惯这些问题,不能放手;但对于结果我们应该放手,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个过程。”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集体,让我的目标更清晰、方向更明确、方法更正确。只要有了这一份正确的观念,坚持着我们的信念,我相信幸福一定会永远伴随在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