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红  朗读《当知名校长遇到爱与幸福》

咏红 朗读《当知名校长遇到爱与幸福》

2019-05-21    19'02''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1778 14

介绍:
博文发表日期:2019年5月20日 当知名校长遇上爱与幸福 前言 郑委老师在《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文中说,“人师”是指在拥有专业知识和深厚学问的基础上,更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修养,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的人格的人。“人师”的本质是有一颗对生命敬畏与慈悲的心,有一颗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止于至善的心,他们不仅仅能教授知识,更能成为孩子的榜样,更能引导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其实是孩子的人生导师。用当下流行的说法来说:就是能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当今社会,“经师”很多,经师们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对专业勤奋努力,不误人子弟,也严于律己,比起很多老师来说是合格的老师,可他们只是把老师这个职业当成一项谋生的手段,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他们可以传授好知识,却不一定能通过自身的示范用行动带动学生,不一定能通过道德的力量感动和打动学生,那离真正的教育还是太远。 今天要分享的这篇文章,是一位名校校长参加完个案研修班后写的感悟,他的感悟真的很有深度,能看出彭老师在教育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次的研修对他来说是一次心灵的冲击,撞击着他多年构建的教育认知体系。这不就是在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吗?爱与幸福唤醒他,他会唤醒更多的灵魂,让一大批孩子因为他的改变而变得更幸福快乐,那真是太有意义了! 因为,当老师通过自身的修行,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当他懂得生命的真谛,他与孩子就能有心与心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沟通,也才能激发出孩子内在世界最美好的良知和最强大的动力源,成为孩子人生的陪伴者和指路人。 我们祝福彭老师未来能成为真正的人师,让学生爱上自己,让教育开在满是鲜花的路上。 爱 与 幸 福 让自己的生命走向美好 看清楚自己的生命状态 正文 从杭州回贵阳已经3天,杭州四天生命历程中的每个片段不时在某个场景就被激活,被回放,被自己拿出来对比审视。价值最大的是郑委老师“爱与幸福”的理论体系,能解决问题,让自己的生命走向美好,更能解释问题,看清楚自己出发的位置,目前的生命状态。 1 · 我是谁●假面具 · 当郑委老师画完他的“红黑双圈”图,突然问我在黑圈还是红圈时,那一刻我是窘迫的。五十多年的生命历程已经给自己一个心理素描,职业、能力、熟人圈里的社会身份与地位,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奋斗所获得的形象被郑委老师清晰地画在黑圈里。那一刻,我相信别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以为是的我。 那一刻,我深深地理解郑委老师的这句话:发现自己是谁,是非常疼的,是痛苦不堪的。自以为是就是戴着假面具在生活。因为戴着假面具,所以不能让别人看到真实的自己,也就不能完全感受到温暖,也不能给别人足够的力量。 重新审视自己,原来我让人尊重的都是来自于大脑理性思考的东西,用工具理性给了别人帮助与支持,是缺乏人情味的。在郑委老师第二遍追问中,我小声但坚定地回答:我在黑圈。我想直面自己,放下自我,不想再戴着这个也许能给自己带来光鲜形象的面具,期待能过上真正美好的生活。这不正是我来杭州学习的意义吗? 2 · 漂亮与美好 · 在学习之前,我没有真正思考过漂亮与美好的差别。每节课,郑委老师都在重复有人漂亮不美好、漂亮的不一定是美好的,美好的一定是漂亮的。当一位女学员被郑委老师点名解释她是漂亮不是美好时,我深深地被触动了。 “漂亮”是我们看到的。光鲜的形象、职业中的重要岗位、印在名片上的社会头衔、装饰自己的服装以及一切能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外在于人的东西都是漂亮的。对于一个人而言,我们需要漂亮,漂亮能满足我们的虚荣心,能获得自我的心理安慰。然而,也许正是这些漂亮让我们远离了人的初心。我们与别人有了心理距离,我们自己隔离了人群还浑然不知。最终,漂亮成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也让自己彻底失去了自我。 “美好”是我们感知的。美好来源于人的内心世界,是由内而外真情流露。真诚、力量、善良、爱融入到我们的语言中,我们的语言就是美好的;融入到我们的行为中,我们的行为就是美好的。“漂亮”是外在于我的存在,“美好”是内在于心的对别人的关心、支持、帮助、诚实和善良。 当优美的语言没有让人感到美好,那是语言不是出自真心,成为漂亮话;当帮助与支持没有附着真诚与善良,就一定会被别人感知为假模假样。当我这样理解郑委老师的这两个词时,心里五味杂陈。 自己认为的真心诚意没有被别人接受,自己认为的精彩努力没有被别人认可,人生有多少次这样的场景让自己纠结过,烦过,怨过!现在看来,自己也许就是做得“漂亮”,所有这些“漂亮”也许在当时就是功利的,有私心的,别人自然不能感知到“美好”。 3 陷于“假问题” 与解决“真问题” 在郑委老师的“红黑双圈”的结构中,我看到了自己是如何陷于“假”问题而不能自拔,在解决“假”问题中痛苦挣扎,迷失方向。 学生拖拉作业甚至不做作业被归结为学生的态度或者习惯,因此更多的作业,更高的要求,更多的耐心说教,甚至更多的情绪指向孩子。我们没有看到孩子内在的“烦、厌、怨、恨”的根源,只看到作业没有完成的表象。因此,解决孩子作业拖拉问题就成为一个掩盖了孩子生命状态真相的假问题。不去调整孩子的生命状态,而执着地解决孩子作业拖拉问题就成为一个重演南辕北辙的戏剧。父母跟孩子战斗,教师与学生战斗,都在痛苦的扮演着努力的角色。我们没有解决真问题,我们在制造假问题,最终使自己成为唐吉诃德式的悲剧人。 假问题产生于我们没有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没有了解学生的生命历程。我们只关注当下学生的学习结果,没有关注学生生命进程中需要我们的支持与努力。在实际教育中,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就是不做,他们知道哪些是重要的事就是不能坚持。我们没有看到学生因为缺乏力量而不能做好,没有看到学生因为缺乏温暖而没有激情去做。给予学生力量,他们就能自信面对困难,经历挫折而成长;给予学生温暖,他们就能上进,主动寻找方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 真问题不是我们的问题,是我们遇到的问题。问题产生于我们的认知,从“事”的角度看问题,问题不知几何,但是从人的角度看问题,我们的心态决定了我们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说问题就是我们的心。静心养性,虽然艰难,看到了方向与光明,走起来就有力量。 4 生命“黑暗的因”与生命“光明的方向” 在这个高能量的道场里,我听到了家人们来自心灵的呼唤,看到了生命的本初,见证了家庭从混沌走向光明。 1、孩子在复制家庭的苦难与不堪。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了文化再生产概念。他认为家庭、社会及教育系统三位一体共同将文化资本上的不平等经由学校的作用复制到下一代孩子身上,维持着社会等级阶层的稳固。在学习过程中,郑委老师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父母的痛苦、不安、焦虑、负能量是怎么通过家庭的功能完整的复制到他们孩子的身上。 首先,高能量的人吸引的是高能量的个体,低能量的人吸引的是低能量的同阶。如此两个低能量不幸的人组建的家庭,传承给孩子的往往是他们的不幸。 其次,高能量的人与低能量的人组合的家庭,充满了不和谐与不稳定的可能性,往往也是缺爱的家庭类型。缺爱的父母,无法感知孩子爱的需求与付出,他们甚至将自己的负能量、内心痛苦的挣扎以及自以为是的观点融汇在孩子点滴的日常生活中,将自己的生活命运复制给自己的孩子。 教育就是帮助父母正视自己的问题,获得信念与爱,并传递给自己的孩子,成就孩子幸福的童年。在今天这个只重结果不关注孩子成长过程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应该扛起这个责任! 2、修行是求身体与心灵的超越 每个追求人生幸福的人,只有自我修行才能使自己变得美好。每个人的能量有大小,很多人看到了问题,因为自己的能量不够而无力解决。修行,就要让自己变得有力量。与高能量的人交流,获得他们的加持,让自己充满能量;走进天地间,敬天法地,在自然的生态中感悟力量;孝亲尊师,从父辈那里获得爱的支持,积蓄力量。 有力量的人不完全是无我、利他的人,也未必能成为感恩、奉献的人,所以,修行还要修自己的心量。 在“爱与幸福”的理论体系中,家庭的阴阳和合是端点。家庭和睦,爸爸给孩子力量,妈妈给孩子爱,这就构成孩子生命的本色。这类家庭,孩子获得信念,有勇气面对问题做到“我能行”,同时获得的爱让孩子积极上进,面对问题“我可以”想出办法解决问题,从而走向光明。 阴阳和合造就生命的独特,他不是父母的复制品。给孩子爱,孩子就学会了温暖别人;给孩子力量,孩子就学会了自信。 教育就是搭建平台,集合家庭、社会与学校的优势,引导孩子获得力量,学会创造爱、链接爱、传播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我兴奋于“爱与幸福”的理论体系,让我有了解释生命成长的密码,能看到生命“黑暗”的“因”,也找到生命“光明”的方向。它也是一面镜子,让我随时发现自己的生命状态,提醒自我调节,走进正能量。它也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在自己不知道如何走出负能量漩涡时,指导我朝着守道,敬天、法地、爱国、孝亲与尊师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