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思考要行动,不要逻辑要体验,遵循规律去生活——一个成功人士知天命时的选择》
作者: 公众平台编辑组 郑委老师
文章发表时间:2019.9.11
朗读:张雪琳
前言:
爱与幸福走过了十年,冬梅老师也与爱与幸福结缘了十年。曾经的她,有着大家羡慕的光环:清华学子,跨国企业CEO。现在,她说自己是一名爱与幸福的志愿者,她的人生正走向另一重境界。
个案研修营上,她写下了自己学习爱与幸福十年的一些心得体会。很多人都有一个惯性思维——“我总得想明白了,才知道怎么做,为什么做,是否值得做吧!”这个思维方式大多出现在用脑大于用心、理性多于感性、逻辑能力很强的人身上。这类人做事能力极高,同样也会发现在处理人的问题上,特别在家人身上,用这样的思维方式行不通。为什么?
爱与幸福的学习不是思考来的,是体验来的。爱与幸福理论描述的是规律而非逻辑,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人力不可为的;逻辑是人脑思考出来的东西。就像地球围着太阳转,我们只能探寻这个自然现象,却不能探寻出自然本身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有一句格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它的意思是对生命和整个世界的自然规律,我们人类还是少一些自作聪明吧!因为人自身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我们思考得越多,以为越接近真理,却发现反被上帝愚弄了。
这么说,并不是反对科学,实际上我们非常尊重科学,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的,它是我们探寻自然奥秘的一种方式,科学就该是严谨和逻辑的。在探寻的同时,我们也要承认自己的渺小,关于事我们可以用逻辑去完成,关于人我们需要用规律。懂逻辑的人很聪明,懂规律的人很智慧。想要成为智慧的人就要:在做中想明白,而不是想明白了再做!请看冬梅老师的感悟。
正文:
文|高冬梅老师
在个案研修营,听到升哥在课堂上问了好些问题,他觉得自己听完后迷茫了,困惑了,不想明白就不知从何做起;晚餐时,又听到男人们也有同样困惑,我这10多年的学习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09年与爱与幸福结缘后,因为女儿学校的机缘我接触过传统文化,在慈济学习成长最后成为一名志工,2014年初又重新回到爱与幸福的基础班课堂,后来成为一名指导师,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几点体会:
No.1
不论哪个派别,传统文化、宗教又或是其他家庭教育平台,包括爱与幸福这个平台都是引导人修行自己,成长自己,拥有一颗无我利他之心的,所不同的是爱与幸福更落地、更通俗、可操作,更适合大众,不容易着相。条条道路通罗马,认知到这一点,我便放下了慈济的志工,专心在爱与幸福这个平台修行。
No.2
爱与幸福理论阐述的是规律,是“道”,思考“道”正确与否,就如哲学问题一样,确实让人迷茫困惑,甚至有些痛苦。曾经的我也是不想明白,就难以说服自己去相信的人,随着这6年多在这个平台上地深入修行,我一次次在实践中感悟到郑老师说的很多观点。
为什么说帮助别人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什么是知足则富,人敬则贵;什么是自私和无私等等……渐渐地我理解了不是想明白再做,而是在做中想明白。相信这个理论,不是个人盲目的崇拜和迷信,而是相信规律,这在很大程度上让我有了信念。
No.3
过去几年,我在慈济企业家营,在新加坡人俱乐部结识了很多成功的长者,他们在耋耄之年的感悟,让我深信:名利只是人生的道路上的海市蜃楼,人生是否精彩在于你能给这个世界、给人类留下点什么而不是你拥有什么!
今年初,我放下商业后,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人生状态。在大学同学毕业30周年的聚会上,我的很多同学都是不缺名利的人,他们非常羡慕我能放下一切、轻松前行。让我更加明白:人生最大的障碍是欲望和恐惧,当我们能降低欲望减少恐惧,转身走向“来时的路”,我们就走向了光明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