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是人生目标,因为它在当下
原创 郑委 郑委老师
博文发布时间:2020年2月21日
博文朗读者:胡奇峰
博文类别:爱与幸福知识类
【昨天,郑委老师应中天教育邀请,为中天教育做一次直播讲座,讲座的题目是《疫情下,如何带领团队走出困境,提升企业幸福感》。讲座中提到的“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提到了”快感、快乐和幸福的区别“这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学员们都听过,可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同样的知识点仍然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找出郑委老师过去写过的相应文章,让大家重新复习和感受。】
【正文】
大家都知道,只要是第一次和我学习的人,我都以“幸福”作为讲课的开场,我希望更多的人追求“幸福”而不要追求“成功”,“幸福”是以当下的过程为导向的,“成功”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这是个价值观的问题,而如今的中国,主流的价值观并不是追求幸福,而是物质上的“成功”,当一个人把物质上的“成功”当做人生目标的时候,他一定会远离幸福。
我的好朋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千里共良宵》的主持人青音邀请我做过一期节目,是因为我写了一篇博文《别把快感当快乐,别把快乐当幸福》,在文章中我详细阐述了我自己对“快感”、“快乐”和“幸福”的理解和感悟。那晚的节目反响很大,至今我还收到很多听众的反馈。其实在中国,能够体会到快乐的人都不多,很多人把快感当做快乐,把快乐当做幸福,大家可以阅读这篇文章,链接如下,这对理解今天的文章会有很大的帮助:
文章链接《别把快感当快乐,别把快乐当幸福 ——快感、快乐和幸福的不同》
今天我要着重强调的是,很多人跟我们学习后,又有了新的目标,把“追求幸福”当成了“成功”的目标,其实这是“自欺欺人”,他的价值观还没有变化,他依然追求着成功,以前是把“物质追求”当成目标,追求结果,现在把“精神追求”当成目标,追求结果。其实还是“把成功当幸福”的价值观。
幸福不能成为我们人生的目标,因为幸福不能追求,只能感受,幸福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状态;幸福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我认为的幸福其实就是四个字:“有为无欲”的状态。何为“有为”?用心做好当下每一件应该做的事情,从中体会到快乐和价值;最好做的这些事情既让自己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更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和满足。何为“无欲”?降低自己的欲望,“够了”就“好了”,不要追求“最好”,一定要追求“正好”。
“有为无欲”的状态就能够真正达到“人生的富贵”。当代人对“富”的理解是“钱多”,对“贵”的理解是“官大”,请问钱有最多吗?官有“最大”吗?把身外之物当做人生追求那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因为真正的人生“钱多”是为了“助人”,“官大”是为了“百姓”,物质是为了我们精神愉悦的工具而已,它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何为富贵?“知足者富,人敬者贵”。
一个人想要幸福,其实就是在追求“有为无欲”的状态,感受到“知足者富,人敬者贵”,成为一个真正“富贵”的人,这一切和物质无关,和智慧有关。而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是属于社会的,智慧是属于个人的。真正智慧的人不一定都是高僧大德,真正智慧的人民间比比皆是,我坚信“教育的智慧在民间”,“人生的智慧更在民间”。智慧怎么来?修行来!何为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如何做?用正确的知识武装自己,内观自己,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拥有一颗“自律的心”,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别人,布施他人,活出付出不求回报的真爱状态,拥有一颗“利他的心”。这也将是我后半生为之努力的全部。
今天写这么多,是因为在朋友圈,青岛学员王荣分享了一篇文章《巴黎告诉我两个字:够了》,特别的喜欢这篇文章,对当下中国人来说,算是一种借鉴和参考,我多么希望中国人能够回归追求精神富足的生命本质,那么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会多么的和谐和幸福,希望总给人带来力量。
《巴黎告诉我两个字:够了》作者:曼屏 来源:互联网
巴黎用它的一切告诉我两个字:够了。
他们很清醒:更多并不等于幸福。
50年前的咖啡馆还在原地等你
第一次去巴黎,我带着爷爷的重托,替他寻访当年留法时最爱的梵卡咖啡馆。巴黎咖啡的香醇会等待半世纪之久?我不太相信。用Google一搜,吓我一跳,梵卡咖啡馆居然还在,连地址都没变。我急匆匆赶到那里,一进门就兴奋地找老太太。这一环顾,又吓了我一跳,吧台里还真坐着一位银发老太,正专心致志地磨咖啡。我跑到她面前激动地掏出爷爷当年在这里拍的照片,她也很激动,指着照片里的女店员说这个是她,她叫索非亚。
此时,我的激动已不再是为爷爷找到旧相识了,而是为巴黎感动。
半个世纪的咖啡馆,连女招待都没变,门口那花,都还是当年的天竺葵,仿佛位置都没挪动一下。
我问索非亚,为何不把梵卡做大做强,至少也要在门口挂个百年老店这样的金字招牌。索非亚笑笑:“如果那样,我的咖啡还能让你爷爷在中国念念不忘吗?”
我想现在的梵卡和它的主人索非亚以及巴黎一样,已经过了比较欲求的阶段,都在很安分地做自己,不会一窝蜂地模仿别人、复制别人。
50年前,一个年轻人在那里喝咖啡,50年后,他的孙女漂洋过海还是在那里喝咖啡。店主人还是那个人,不过生了一头白发,却还是很快乐地坐在那里调制咖啡,这里面一定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
马修奶酪不开分店
在巴黎,马修奶酪是唯一让我掏钱购买时可以不用想人民币与欧元汇率的食品,口感一流。这家小店竟然被好莱坞电影导演发现,作为拍摄地,我曾怀疑我再也不能在奶酪店柜台前看到马修灿烂的笑容,他将在电视财富人物专访里津津乐道他的扩张计划。
可是马修依旧像从前一样跟所有走进他店里的大学生打招呼:“Hi,马修的奶酪是马修亲手做的哟。”
虽然现在买马修奶酪的人排了很长的队,但马修却说:“我只是一个热爱做奶酪的人,埋头干活,远离麻烦。”他甚至拒绝了家乐福、欧尚这样的大型连锁超市的配货订单。
“我们在这儿非常快乐,我对现在拥有的一切感到非常满意。够了。”他说。
“我并不富有。”马修说,“但钱对我就像甜布丁,多了会毁掉我的牙齿。”
马修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我也终于长舒一口气,这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个吃到我做的奶酪的人都很快乐,所以,够了。这种快乐是我一直想学到的。
玛莲娜刺绣手工坊
我的同学玛莲娜家族一直经营着刺绣工坊,这是巴黎仅存的两家刺绣手工坊之一,另一家刚被Chanel收购。
每年,法国高级成衣设计师将要推出的高级定制系列设计草图和构图交给他们,再由他们一针一线地将水晶、宝石、莱茵石、玻璃珠等缝制上去。
法国的奢侈品LV、Chanel、Dior一直派人来玛莲娜家谈收购意向,但玛莲娜的父亲认为:“如果那样,我们就会变成庞大的奢侈品集团和时尚王国的一条流水线,夜以继日地忙碌。”
“这样,我将没有时间为我的女儿亲手做她的毕业礼服和嫁衣,我还想为我的孙女缝制她的结婚礼服。” 玛莲娜的妈妈说。(郑委老师:感动!和那些每天嘴上说“很忙”不陪伴孩子的中国家长比,一个是精神世界的皇帝,一个是物质世界的奴隶)
“这个世上还缺少什么呢?不过一点时间和忍耐。我们不需要强大自己,因为我们一直在做我们想做的,这就够了。”
在巴黎生活久了,我发现,这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定位,他们的自信,不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他们任何时候都能做自己。
我们的导师罗曼特常常告诫我们,其实快乐,远不需要我们渴求的那么多。
一个明智的人心里应该有一个声音时时提醒自己:更多不等于幸福,这些已经“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