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小丽 朗读《一种正向地把情绪发出来的能力:真实表达》

官小丽 朗读《一种正向地把情绪发出来的能力:真实表达》

2020-07-07    15'04''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5451 34

介绍:
一种正向地把情绪发出来的能力:真实表达 原创 公众平台编辑组  朗读 官小丽 发布时间 2020.7.7 正文 在爱与幸福的个案研修课程中,在清垃圾作业中,在我们日常发布的很多博文里,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词:真实表达。 真实表达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情绪、感受、念头看到真相后,用陈述性的语言向别人表达出来,直面自己,让自己成长,让别人也成长的一种表达方式。 爱与幸福常说“在爱中真实,在真实中获取爱的力量”。我们鼓励大家在这个有爱的平台敞开心扉,真实起来。 可是,有些学员却错误地理解了真实的涵义,也就错用了“真实表达”。 例如:学员A对某人说:XXX,我不喜欢你!   对于学员A来说,他确实对某人产生了“不喜欢”的感受,这是他很真实的感受或想法。他把这个感受或想法说出来,以为这就叫真实,却是错的。 因为,他当下对某人的不喜欢的感受虽然很真实,却不是真相。如果他这么直接地向对方表达,可能会伤害对方,伤害自己,造成关系的恶化。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   一、真实表达的前提 前提是立足于自身,向内看自己,以看见自己的生命真相,看见他人的生命真相为前提。 没有看见真相的真实表达,都不是真实表达。正确的真实表达是不会伤人伤己的。 真相需要用心去看见,看见的那一刻,心会被触动、打动和感动到,而不是用脑去分析、判断、总结出来的。 因此,学员A需要通过自己的“不喜欢”去看见自己内在隐藏的“情绪按钮”,去看见是否是此人的某件事某个行为某句话触动了自己的情绪按钮,让自己有了不好的感受。而不是在没看到真相前就表达出来,这会变成在发泄自己的情绪。 这也是学员在真实表达中,常见的错误之一:把真实表达当成了一种情绪宣泄方式。这是伤人。   二、真实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支撑 爱与幸福理论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表达也同样如此。它也有其文化内涵和支撑。 《中庸》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这句话是为了告诉大家:人是有情绪的。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强大到遇到任何事情都好像没有情绪,只有积极面对的状态。我想告诉大家,谁都无法做到,大地不高兴了,还会地震;老天也不全是阳光明媚,也会刮风下雨。 所以,一个人在没有情绪时,谓之中;但在有情绪之后,发出来,并且还能发到位,谓之和。 也就是说,人内心出现的喜怒哀乐都是很正常的,不能不发。如果不发出来,情绪就被压抑住了,是虚假的没有力量的;但是也不能乱发,乱发就无“道”了,是坏脾气。 很多人要么不发,要么乱发,伤害自己,伤害别人。 这些情绪需要发出来,但是怎么发呢? 这就需要我们练就一种能力,一种正向地把情绪发出来的能力,让自己发出来以后,所有的人都更加和睦,心走得更近;让自己舒服,让别人也舒服,让自己成长,别人也得以成长。这就叫“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很多人总认为修行修了一段时间就可以达到遇到啥事都处乱不惊的状态,那是假的。这种状态需要修到很高的境界才能达到。 我们都是凡人,我们当下追求的是:没事时,跟自己良知在一起;有事时,我们看见真实的自己。 爱与幸福的真实表达就是让你用正确的方式把情绪发出来,不压抑,不乱发,发出来让自己和别人成长,让两颗心更近,这才是修行。   三、什么是正确的真实表达 这一部分要论述清楚,需要非常非常长的篇幅,郑委老师在个案三天的课程中,是通过不同的现场案例,让大家不断地去感受的。或者在指导师指导跟踪时,由老师带着你一点点去学习和练习。 所以,我们这一部分,也只能举一些例子,提醒大家不要犯常见的错误之二:在真实表达中,对自己的看见,也就是探索“我是谁”时,一定不是给自己下个结论、评判或评价。这是伤已。 例1: 在上课时,学员B违反了规则,影响了别人。 学员B:我是一个不太遵守规则的人,我是个缺德的人。 这是错的,这是给自己下了个结论,是在否定自己。 正确的表达是:我发现我的行为影响了别人,我没有遵守规则,没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我刚才的行为是缺德的,我想向大家道个歉。 一切事情都不要跟自己的人格相连,去否定自己。当你否定自己时,你就不愿意或者没有力量去改错了。就这件事而言,只是你的行为影响了别人,当你感受到自己错了,就能知耻而后勇,这个“耻”就是良知,就是不好意思,会让人产生主动改变的力量。 例2: 学员C:我是一个不太愿意看自己是谁的人。 表面看,学员C不太愿意向内看自己;真相是他不敢把脆弱的一面让别人看到,越保护起来,越无力,只有真实才能生发出内在力量。 所以,正确的表达是:我是一个不愿把脆弱展现出来的人。 例3: 学员D:我是一个讨厌我妈妈的人,所以我是一个不孝的人,一个邪恶的人,一个负能量的人… 学员D当下是讨厌妈妈的,这是一个事实,是他的真实感受,但是他又用道德绑架自己,觉得自己不应该讨厌妈妈,所以给自己下了一个结论:我不孝,我很邪恶,我很负能量……这是对自己的否定。真相是什么呢?当你深入了解他的生命故事,你会发现他讨厌妈妈的背后是极度渴望被爱,渴望真正的母爱,渴望家的温暖。 所以,正确的表达是:我是一个渴望被爱的人,我是一个渴望母爱的人,我是一个特别渴望有温暖家庭的人。我可以把这儿当家吗?   四、正确的“真实表达”,会带来怎样的成长? 首先,当你懂得正确正向真实地表达自己,你其实也就直面了真实的自己,看到了自己内在的需求,了解并接纳了自己,你那些束缚自己的枷锁就会被一点点地打掉,光明的自己也会逐渐展现出来,你会获得生命的自由和绽放。 其次,当你敢于真实表达自己时,你不仅能感动自己,也会感动别人;打动自己,也会打动别人。别人在接收到你传递出来的正能量时,也会反馈给你爱和温暖。这时,你们彼此之间就会有美好的情感体验和链接,也就有了能量的交换,生命得以成长,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 再次,就如我们在博文《夫妻之间需要沟通吗?比沟通更重要的是什么?》(点击链接,可阅读)中提到的那样:想要与人有良好的沟通,需要懂得“表达”,你表达出来的话,要别人觉得有道理的同时,还要让人内心愿意接受你的道理和你这个人,这才算表达到位了。 真实表达是一种看似简单,实质很不简单的能力,它需要训练,它背后依托的是你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这需要你具备很高的水平。 当我们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时,是需要找专业老师手把手地教你的。就像现在爱相伴各中心的老师们,真是一字一句地教学员如何表达。 一般步骤是:先陪着学员看到真相,看到后让学员写下表达,老师修改后,学员演练给老师看,老师觉得合格了,再让学员正式去表达,老师们就像教小婴儿学说话一样,真可谓用心良苦! 如此用心良苦,是因为真实表达对于生命成长确实很重要很重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