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芬 朗读《把爸妈当孩子爱,也就不烦了》

陈淑芬 朗读《把爸妈当孩子爱,也就不烦了》

2021-07-03    19'56''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979 4

介绍:
把爸妈当孩子爱,也就不烦了 文章作者:郑委老师 岚兰 发布时间:2021年1月20日 朗读人:陈淑芬 前言 我们常常一边爱着父母,特别想孝顺父母,一边烦父母,烦他们的唠叨,烦他们的节约,烦他们的老观念,烦他们的指责…… 烦是因为我们内心有一个声音“他们怎么是这样”“他们不该是这样”; 烦是因为我们内心这个声音,而做不到真正孝顺他们。 为什么做不到?如何才能真正做到? 于是,孝亲反哺指导中心对参加辅导的学员有一项必做的做业——听父母的生命故事。因为没有了解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爱。 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自己很了解父母,其实那所谓的“了解”,了解的只是行为和现象,并不了解背后的真相。 倾听父母的生命故事,我们才能真正地走进他们的生命,理解他们,看见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 当你真正从内心了解父母,你会发现”他们本就应该是这样的“,从而“爱”上他们,我们也就走上“来时的路”。 下面请看岚兰参加孝亲反哺辅导后的变化。 正文 文 |岚兰 孝亲反哺中心辅导的过程中,“听父母生命故事”这项作业,让我每一次对爸爸妈妈、公公婆婆有不理解的时候都会及时地闪现出来,让我看见爸爸妈妈、公公婆婆,一次又一次地感受他们的生命,并为自己曾经一直不懂、不理解、不满他们而惭愧,就想好好地去爱他们。 曾经,我想到妈妈有情绪时的表情、语气、语调和眼神就会很害怕,很想逃却又无处可逃。 现在,我觉得妈妈的表情真的很丰富,很可爱。 曾经,我觉得爸爸暴躁的脾气,让我很害怕,很恐惧。 现在,我觉得我的爸爸很正义、很仗义、很坚定,是我的榜样。 曾经,我觉得公公说话的状态,让我觉得不舒服。 现在,我觉得公公说话的样子好可爱,就像个可爱的小男孩。 曾经,我觉得婆婆到我家来很多生活习惯我无法接受,却不敢说,让老公给婆婆说,婆婆的回复,让我不能理解。 现在,我觉得婆婆就应该是这样。 我的心态发生如此大的转变,是因为“听父母生命故事”的作业让我有了很多的“看见”: 前几天,婆婆用很久不用的盘子给我盛面,若是从前,我会觉得那么多盘子不用,非要用这个,这是我特意放在一边偶尔用来加热红豆袋落了很多土的盘子,脏不脏呀?面还能吃吗?可我又怕我说了婆婆会不舒服呀,委屈自己吃吧,越吃越难受。 今天,我觉得婆婆太厉害了,拉的面好细呀!什么盘子不能用啊,吃!哈哈哈,我也被自己逗乐了。 从这事我看见自己特别讲究,讲究得自己也不知道这么多抹布怎么用:洗碗的、擦餐桌的、擦灶台的、擦水池的、擦手的…… 我看到是妈妈小时候会对我说:“这脏,别乱摸;那儿脏,别乱坐。”我现在才会如此介意,并在女儿身上传递着我的种种介意,让她现在也有种种介意,比如公共卫生间的门只用脚,从不用手碰。 此刻,我感受到的是妈妈对我深深的爱。从小什么都不让我做,脏活累活,妈妈总是默默地做。妈妈只让我学习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天天什么都不用做,为了学习而学习吗?我的学习一直也不算很好。 现在,每次想起妈妈说的故事,妈妈说:“那时候,我也就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啊!突然就没学上了。”我的心生疼生疼,泪水在眼里打转,好心疼我的妈妈啊! 妈妈总是狠狠地叨叨爸爸:“我都不知道他为啥次次买那么多东西,坏了、丢了、还买,我真不知道他的脑子怎么想的。” 我曾经特别害怕妈妈说这些时,带着情绪的表情、语气、语调、眼神。 听到妈妈抱怨爸爸,我就好烦呀,我想站起来离开这里,我好害怕这样的气氛,压抑着我,我想逃。 慢慢地,听妈妈给我讲她的生命故事,讲红军过草地时,姥姥姥爷没吃的,吃树皮吃皮带,我才知道原来电视里演的是真的呀! 49年新疆和平解放,姥姥姥爷的部队驻守新疆,战斗部队转生产部队,屯垦边疆,当时没有吃的,姥姥姥爷吃的都是发了霉的高粱面。妈妈说,姥姥那时的脸瘦的就那么一点点,我懂了,是姥姥姥爷的艰苦生活,让妈妈有了质朴珍惜的精神。 再听爸爸的生命故事,我也懂了,爸爸现在为什么总买那么多吃的,即便放在那里忘吃了,放坏了,丢了,看到吃的还会买好多好多放在家里。 爸爸说上山下乡那会儿,早上天麻麻亮就要去工地上搬石头修水利,去之前喝上一大碗糊糊。 在农场干活时,一个人平均29亩地,中午就在羊圈牛圈粪上啃囊,喝的水是涝坝里的水,黄黄的全是泥巴,人也在里面喝,牛羊也去里边喝,维族人在那里洗羊肚子、肠子,你用白杯子装水,你就不敢喝,里面密密麻麻的小虫子。 我懂了,我曾经认为爸爸怎么那么不讲究?剩下的食物总得用保鲜膜包一下,再放冰箱吧。 爸爸那时候的经历是我想象不到的。听到爸爸说他们太饿了,会偷女生吃不完晾在窗台上的干粮。爸爸说回家时会让女生在路边拦车,车停了,男生们一窝蜂的冲出来,司机知道是知青,也就搭他们一程。我可爱的爸爸,在那么艰苦的岁月中依旧乐观从容。 每天给爸爸唱歌跳舞,心赏爸爸,听爸爸讲他想讲的,无论爸爸说什么,我都能越来越感受到爸爸的抱怨也好、愤怒也好,背后都是那一份正直和善良。 听着听着,我发现我好久没听到爸爸抱怨了。 每次去妈妈家,爸爸总给我们做好多好多好吃的,把他特意给我们准备的好吃的通通拿出来让我们多吃,多吃点他就特别开心。 有些不是我们喜欢吃的,但都是爸爸最喜欢吃的,爸爸把他觉得好的都与我们分享,此刻我感受着爸爸对我无限的爱,心里好幸福! 妈妈总会抱怨爸爸,说:“你觉得好的,别人都得说好,昨天艳艳说了厨艺,你今天就把自己的厨艺书拿去送给人家,也不知道人家稀不稀罕。”我的爸爸就是这么美好,想把他的美好与大家分享。 有一次妈妈和我唠叨抱怨爸爸,我给妈妈讲了道理,妈妈说:“我不和你说,我能和谁说?我能去外面说吗?”我才感受到这么多年我没有看见妈妈,妈妈也需要被看见,需要理解,需要爱。 从那之后,妈妈抱怨爸爸时,只要爸爸不在,我就顺着妈妈说,说着说着,妈妈就笑了,笑着说:“就是,你爸爸就那样!”但语气中满满的爱意。 对于公婆,我曾经有太多的看不惯,公公每次说话低着头、眼睛看着桌子说,我在想这是和桌子说话吗?说个话,怎么不看人呢?搞得我也不好意思坐直了。 我看到自己一直不敢与别人不同,我总觉得公公那样说话,我也得那样说话,不然搞得我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样子,公公会不会不舒服呀? 我看到公公吃饭低着头,时不时说两句,眼睛扫一下四周,又看着桌子了,搞得我也不好意思坐直了吃饭了,低着头吃饭,好难受呀! 我看到女儿可以很自如,很放松的吃饭,我突然感受到,我不需要学公公那样,我们可以不同,不影响我对公公的爱。 我也看到我的不自如,是因为过去妈妈不高兴的时候,妈妈有情绪的时候,我就不敢高兴,我觉得那样妈妈会很伤心,慢慢地我觉得我就不该开心,开心不属于我。 直到有一天我懂了,妈妈可以有情绪的,妈妈有情绪和我无关,不代表我不好。我如释重负,好轻松,我终于可以为自己活了。 我想起公公说他的生命故事,公公说自己与人交流是个困难,希望老公能与人很好的交流社交,但这好像是他们爷俩的毛病,公公总是想把事事都做好,得到别人的认同,就像一个小男孩要认可一般,突然觉得公公的样子好可爱。 这段时间我发现婆婆做饭总做好多,还告诉我这是分餐出来的,干净的。可我觉得分出来的下顿吃也是剩菜呀,剩一顿两顿罢了,咋一吃就吃一个星期呀,不小心做多了也罢,哪有做一顿吃一个星期的呀,还能吃吗? 我想起婆婆说生老公的时候,出月子要上班了,公公出差不在身边,找不到保姆,婆婆就去上班了,老公一个人在家经常从床上掉下来。 突然很心疼婆婆,刚出月子,一个人又上班,又带孩子多么不容易,一次多做些饭,后面几天可以轻松一些。 有一次女儿,掉了半个石榴在地上,女儿将它扫进簸箕里,婆婆看到捡起来剥去表面一层吃了。若是以前我会觉得脏不脏啊?哪有捡簸箕里的东西吃呢? 我脑海中出现婆婆说,自然灾害的故事,婆婆说三年自然灾害时,每到晚上婆婆都怕的把头埋在被子里,不敢出来,听到哭声,就知道谁家又死人了。那一刻,我深深的心疼和愧疚。 有一次,我一回头看到婆婆拿我之前用的洗脚盆洗脸,我瞬间好心疼,是我没有考虑周到,我没有给他们准备好生活用品,我特意去给婆婆买了个新的洗脸盆,婆婆说:“这新的你们用吧!”我心里好疼,婆婆总是这么只想着我们,忽略自己。 这样的感动常常会出现在我心底,常常出现在我们家。 我进门说:“爸妈,我回来了。” 公公从书房出来,站在门口说“好,回来喽!” 厨房里的婆婆说,“好,吃饭吧!” 家里因为有了老人,家更有了温度。 我天天被爸爸妈妈、公公婆婆宠爱着,幸福到不可思议。这与三个月前怕妈妈情绪化的眼神、表情、语气,无力地想逃;觉得公婆那么多习惯让我不舒服到忍无可忍,简直不敢相信我现在的生活是真实的吗? 可确确实实是当下的我就是这么幸福。 有一次我在办公室回了老公的微信,说:“老公辛苦了,爱你哟!”同事说:“这狗粮撒的。”我说;“这是我们家的日常呀。” 我出门前会抱抱公公婆婆,告诉公公婆婆“我爱你们”;从爸妈家离开时,我会抱抱两个最爱的大宝贝美女和大宝贝帅哥。 妈妈会说:“抱抱小宝贝。” 爸爸会说:“谢谢!” 每次听到爸爸说“谢谢”,我都想好好爱爸爸,男人也需要温暖和爱啊! 其实这也不是我们家的日常,也就是三个月的孝亲辅导,尤其是第三个月的状态。 幸福其实很简单,走进生命,了解生命,敬畏生命! 感恩学金老师推着我一点一点去做正确的做不到的事,一次次做到的感觉就是: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美好,我就是一个美好的生命。 我还有一个感受是:能爱父母时,我可以爱所有人,我愿意爱所有人。 结语 中国文化真正的孝,在爱与幸福里称之为爱反哺,即把父母当孩子一样去爱,让他们感受爱、懂得爱、最终成为爱,这是很高的境界。 当我们能做到爱父母的时候,我们自然也会得到来自父母的爱,成为一个光明的人,去爱更多的人。这便是“来时的路”。 至于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将在明后天的博文中分享岚兰参加孝亲跟踪辅导的经历,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