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艳艳 朗读 《明知道是错的,他(她)怎么还这样?》

孔艳艳 朗读 《明知道是错的,他(她)怎么还这样?》

2021-08-22    13'15''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1025 7

介绍:
明知道是错的,他(她)怎么还这样? 原创 公众平台编辑组 郑委老师 朗读:孔艳艳 博文类别:平台文章 发布时间:2021.08.21 正文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爱人: “真是搞不清楚他为什么总是改不了,明知道是不对的,他也觉得不合适,却还是控制不住。” “他很喜欢去钓鱼,家里的事都丢给我,我需要他时,他都不在,那他干脆跟鱼过日子算了。” “明明家里已经堆满了东西用不完,她还不断买。” ………… “明明应该如此,他(她)怎么不这样?” “明知道是错的,他(她)怎么还这样?” 你是否对周围人的某些行为很困惑、很不解,甚至为此生气、争吵很多次,依然无果;或对自己的某些行为很不解,自责自己的自控力差,觉得自己很不好。 我们不妨换个思维,把内心那个“明明应该”“明知道”先放下,把“他怎么这样”换成“他为什么这样”想一想。 最近,学员玲为自己的先生做了一个美篇——《一条裙子的故事》。美篇里说: 图片 一条裙子 的故事 结婚20年,她最讨厌先生给她买衣服、买礼物,为此吵了无数次,实在搞不懂先生怎么总执着在这件事上。 当她把这事和朋友说时,朋友都说:“你是来撒狗粮的吗?老公想着你,多好啊!” 她很无奈,有点说不清自己的感受,因为她觉得“先生买的衣服、礼物,我都不喜欢,不穿也不用,放那里压箱底,多浪费钱啊!” 她已经和先生多次提出,他买的衣服不适合她,以后她自己买就可以了,但是先生依然如故,让她很闹心。 每次先生出差回来,兴冲冲地把买的衣服拿给她,她的脸色各种不好时,先生又很低落,这也让她很难受。 玲,想起夫妻关系中心老师说“千万要站在对方的需求上修夫妻关系”,于是,她就尝试着满足先生的需求,穿上了近期先生刚给她买的一件衣服。 她发现自己穿上也没那么丑,并感受到先生为她屡买屡受打击,仍然坚定地再买的心很珍贵。 于是,她把照片发群里,群里的家人一通赞誉,让她有一些了解什么是“跳出自己的感受“。 接着,女儿翻出一条二十多年前先生送给她的裙子。 裙子的包装很精致,一看就不是便宜货,展开裙子,是无袖鸡心领。 当年,她为此还发了一通脾气,因为在她看来,这袒胸露背的裙子根本没法穿,是浪费钱! 现在再看这条裙子,无论是质地和款式,依然很时尚。 女儿一个劲地夸爸爸好眼光,让妈妈穿出去得瑟一下。 于是,她又一次“放下自己的感受“,穿着参加了沙龙,并分享了这条被尘封二十年的裙子的故事。 现场一片唏嘘和掌声,男人们感叹男人心不容易,女人们羡慕并“批评”她不懂珍惜,对她触动挺大的。 先生看见她穿着这条裙子的照片《封存二十年的美好》,题词: 岁月沧桑,生命如歌! 心存美好,活出自我! 女儿还发了朋友圈,大家说:这不就是美好家庭的样子吗? 因为,玲有了愿意“跳出自己感受“的初衷,她和指导师对这件事就有了一次更深入的交流。 #01 指导师问:“你想过先生为什么那么执着于给你买裙子吗?他坚持了20多年,可以说屡买屡被打击,却依然坚持 ,这是什么样的情结,让他如此执着?” 玲慢慢地回忆起先生的经历,突然看见,先生之所以这样,是内心一直有个深深的遗憾: 先生家里有个妹妹,妹妹早早辍学打工挣钱,为他完成学业做出了牺牲,并且妹妹挣了钱,还给他买了衣服。这件衣服被先生珍藏了几十年,谁也不能碰。同时,也因为妹妹早早打工,也草草结婚,所嫁非人,最终抑郁自杀,从未享过福。 先生总觉得,自己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妹妹却不在了。 先生给她买衣服,一方面是弥补对妹妹的遗憾,一方面是想好好珍惜家人。 这也看出,先生对家人的重情重义,及对情感的背负特别重。 #02 指导师又问:“就这条裙子而言,你的反应有些强烈,除了觉得裙子不合适,浪费钱以外,你为什么会反应如此强烈呢?“ 她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这次指导师的提问,让她静下心来慢慢感受自己。她发现:她对于所谓的袒胸露背或者时尚的衣服,内心都不太接受。 因为妈妈与爸爸的情感不好,妈妈觉得爸爸内心有人,这是妈妈内心极大的痛。于是,妈妈对讲究穿装打扮的女人都特别反感,觉得这些女人不正经。当她和姐姐稍微穿得正式些或者有点想打扮的想法,都会被妈妈劈头盖脸地骂一通,骂她们不正经,骂她们不知道礼义廉耻。她们常常被骂得抬不起头来。 她的内心就有了一种感觉:穿得好点都是不对的,都是不正经的…… 当先生给她买很好、很时尚的衣服时,她那种怕被人认为“不正经”或者被人看不起的感觉就会冒出来,就会让她有如此激烈的反应。 图片 看到这些真相,她对先生给她买衣服的纠结和难受一下化解了,更多了一份对自己和先生的心疼。 想起过去,她在没有不断探寻真相的情况下,内心自动地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看似很“圆满”的理由:“先生买的衣服,她不喜欢,不会穿,还浪费钱。” 有了这个“圆满”的理由,她不再去探索“为什么”,夫妻俩都被各自的感受和认为所“困”,从而失去感知自己和对方的机会,失去情感流动的机会,让本可以幸福生活的夫妻,最后,感情降至冰点,甚至曾一度濒临破灭。 郑老师说:自困者,必困人;困人者,必自困。陷入情感困境和家庭困境的人,往往是自己困住了自己,也困住了他人。 这次,玲放下了这个“圆满”的理由和感受,才有机会从“怎么会这样”转化成“为什么会这样”,从而打破了纠缠在他们夫妻间二十多年的“卡点”,有了一次自己与自己的和解,自己与先生的和解,更有了一次美好的情感交流。 正如她在美篇里所说,“幸福,就在一念之间。” 我们想告诉家人们:不妨多给自己和他人一个机会,让自己的思维从“他(我)怎么会这样?”转变为“他(我)为什么这样?”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非常美妙的自己(他人),为自己(他人)的生活走向幸福美满多一种可能,或者说让自己从困境当中找到一条通向幸福和美满通道。 其实,正常和美好就是一步之遥,正常和困境也是一步之遥,关键在于你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亲爱的家人们,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和感受呢?请给我们留言。我们可以收集起来,发布出去,让更多人读懂自己、认知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