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丹 朗读《孩子的心门关了,“敲门”还是“撬门” 》

刘丹丹 朗读《孩子的心门关了,“敲门”还是“撬门” 》

2023-04-03    10'11''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1848 12

介绍:
博文发表日期:2023年4月3日 博文类别:爱与幸福知识类 博文来源:郑委老师直播答疑第七十一讲 朗读:河南洛阳 刘丹丹 前言 每周一,爱与幸福都会节选上周郑委老师直播课中的精彩部分,分享给大家。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直播课第七十一讲:孩子的心门关了,“敲门”还是“撬门”。 正文 今晚的主题:孩子的心门关了,“敲门”还是“撬门”?这个问题问得挺好的。为什么要敲门?为什么要撬门?难道就不能让孩子在里面安静一会儿吗? 我觉得父母“安心”最好,等孩子想跟你说话的时候,TA自然会打开门的。 今天,我要想送给大家两句话: 第一句话:孩子的心门是由内往外开的,任何一个试图走进孩子心里的人,孩子都会把心门紧闭。 这句话有三个词,要特别注意: 第一个词:“由内往外”。 你只要想就会“推”,由内往外开的门越推越关闭。 第二个词:“试图”。  “试图”就是“想”,你只要“想”,孩子就关门,不想了,孩子才开门,就这么简单。 我倒是觉得,父母应该想想“如何让孩子喜欢和信任我?” 当代的中国青少年好惨,他们宁可在网上跟一些陌生人讲心里话,也不愿意跟父母讲。因为在他的身边,可能没有任何一个成人是TA真正相信的,或者说,没有一个成人是能让TA愿意主动打开心扉的。 第三个词:“紧闭”。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去别人家,在门口敲门,人家长时间不开门,你是不是就该走了?人家不开门,就已经在无声地告诉你:“我现在不想跟你说话,你走开。”难道这不是TA的权利吗?我们不应该尊重TA吗? 孩子的心门关了,敲也不对,撬也不对,因为关键在“门”——门里门外的两个人关系到底怎么样? 说真心话,即使门开了,你进去了,孩子不说话,你又能怎么样呢? 如果想拆掉你和孩子心与心之间的那堵门的话,必须分清五个词:表达、聊天、讨论、交流、沟通。 想要跟家人关系好,关键在表达,平时要聊天,遇事儿能讨论,关系可交流,最好不沟通。这是我想送给大家的第二句话。 父母和孩子能好好说话的关键在表达。“表”就是说话,“达”就是说到人家心里去。这是需要学习的。 就像我,几句话就能说到你心里去。你心会动,你就开始喜欢我、信任我,甚至愿意多跟我说话,会吗? 平时多聊天,最重要的是没目的。 现在很多父母跟孩子聊天,都是为了传递道理和想法给孩子。 如果聊天不多,说明你们家里已经不是一个很和谐的家庭了。 遇事能讨论,讨论是为了共同找到方案,不需要有结果,更不能“我要求你,你要求我;我命令你,你命令我;我忽悠你,你忽悠我;你觉得我有问题,我觉得你是错的”,这是争辩,不是讨论。 关系要交流,只有平时关系好,才有交流,关系不好,不会有交流。 因为“关系好了什么话都好说,关系不好怎么说都没用”,所以如果你跟孩子无法心和心的交流,说明你们关系不好,孩子不喜欢你、不信任你。 最好不沟通,沟通是为了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目的。 家庭需要共同面对问题,而不是要求对方解决问题。所以,我认为家庭生活需要彼此相互信任,不需要沟通。 我常戏称:沟通就是挖个沟,让别人掉到你的沟里。 任何一个孩子的心门,曾经都是打开的,是因为有过太多痛苦、失望、害怕的感受,甚至是不被理解,不被接纳,甚至是被伤害后,他不想再有这种感受和经历才关闭心门的。 我想问问家长们:你们想走进孩子的心里,为什么? 可能你不走进孩子心里,就不放心,所以你想通过走进孩子心里,让自己安心。这样的父母是自私的、自我的。 可能你想走进孩子的内心,继续要求、控制孩子,让孩子达到你心中想要的那个结果。那么孩子永远不会对你打开心门。 父母只要有目的,孩子的心门一定关闭;父母想真的爱孩子,孩子自然会打开心门。 爱是没有目的的,爱是两个生命之间心和心的碰撞,而不是一个生命去要求另外一个生命达到一个结果,这可能叫要求、叫命令、叫控制。 中国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有三个: 第一个,是妈妈的心态; 第二个,是爸爸和妈妈的关系; 第三个,是家庭的氛围。 如果这三个环境好,学校、社会影响不了孩子;如果这三个环境不好,学校和社会的负能量就会影响孩子。 最后,我们想告诉父母:如果你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成长环境,不如把孩子交给正能量的人群和环境,让TA泡进去,TA也会越来越好。因为每个关闭心门的孩子,内在的那颗“心”依然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