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璧 朗读《在他乡,种故乡》

陈璧 朗读《在他乡,种故乡》

2023-05-31    14'38''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736 10

介绍:
在他乡,种故乡 文章发布时间:2023-05-24 文章朗读者:陈壁 文章作者:绿罗花 前言 爱与幸福一直强调:“我们不帮人解决任何问题,但我们能解决所有问题。”很多人理解不了,因为TA还没体会到。 今天分享颐和家长绿罗花的感受,尤其是她写道:“等待他和我们家的人生课题,从来都不会因为在颐和呆过而消失或减少”时,我们相信她是体会到了。 中国人的家庭是一个讲究伦理的系统,家庭中的任何一个人出了“问题”,只是在告诉我们“家庭的伦理偏离了正道”。 愚昧的人会就问题解决问题,智慧的人会调整家庭系统,让家庭伦理回到正常的关系中,那么,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这就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正文 在他乡,种故乡 文| 绿罗花 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去颐和,是2020年儿子去颐和上学的第一个国庆节,辗转了五种交通工具,到达时已是伸手摸不到黑的夜晚。 在红播酒店办理入住时,碰到不认识的家长迎面而来的欢迎和拥抱,瞬间打消了对这个陌生地方的所有戒备和紧张——这里有我们的人。 第二天清晨六点,老师、家长、孩子们准时列队在校园参加升旗仪式。 国旗在护旗队庄严肃穆的托举下送到旗杆,伴随国旗在国歌声中缓缓升起,泪水止不住地奔涌而出。 那一刻,很不明白参加了那么多次的升旗仪式,从来没有过的情愫,这个泪水是为什么? 颐和,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接下来,主持人让大家互相拥抱,互道珍惜。 我本能地往后退、想逃离现场,不想、不能直面任何一个不认识、不熟悉的人。 现在想来,这是颐和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原来,我不是我想像中的那个活泼开朗、大方热情的人,那我是谁? 晚上,老师、家长、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临时拼凑了一台晚会,节目出乎意外的精彩、收获出人意料的体验。 广明老师说,儿子主动承担了导演的任务,策划、组织、调度安排井然有序,有模有样。 我愕然震惊,这是我儿子吗? 晚会开始没多久,突然音乐卡壳播不出来,节目断档了,全场一片安静,没有呱噪和起哄,更没有着急和焦虑,只有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大家会怎么看?儿子行不行呀?会不会挨批?” 两分钟后,晚会又恢复正常,节目继续,彷佛出差错本来就是晚会的一部分。 那时,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出错是可以这样处理的。 第二天,大家的讨论与复盘让我看到,被无条件接纳和包容的孩子,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时是有勇气和力量的。 刚进颐和的儿子,披着“好”的外衣,处处都努力表现着自己的“好”,用戏谑不正经说话的方式与所有人打交道,表面吊儿郎当地看不上一切。 见惯了孩子们各种小动作的颐和老师们,好像有一双火眼金睛,心里明明白白却大智若愚地看着、陪着、配合着他各种表演、各种“作”。 在一次次不经意的陪伴中,交换了真心和信任,儿子一点点被温暖和融化。 还记得,在学校的第一次大碰撞,他害怕得离校出走。 颐和家庭里的全体成员,倾巢而出,到处找他。找到后,为他守卫、给他送饭、陪他过夜,静静地倾听他小时候发生的事,告诉他谁都不能再欺负他。兄弟姐妹情的种子,就这样悄然的种下。 【小编心语】 在孩子和家长心目中,颐和就是家,是因为颐和是一所以中国人的家文化为核心理念的学校,这也正是颐和学校真正育人的独特之处。 学校要召见家长。 郑委老师及时提醒我们,放下紧张和害怕,用心感受孩子认为自己犯错后的心理,提醒我们可以做哪些“爱孩子”的事,学校会陪着我们一起给孩子原则和接纳。 儿子被“发配”小院。 江妈又一次用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大爱,完完全全地爱到了他,也感化了我。我开始有一点理解:“颐和,做人的教育”的真正含义。 儿子在颐和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家的经历怎一个“热闹”了得。 他在学校成长,我们在家修行,伴随着一个个状况此消彼长的出现,家里就像是孩子们玩打地鼠游戏,按下葫芦起来瓢,冲突、难受、恐惧、愤怒、委屈,各种陈年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像一团毛线,卷啊卷啊,乱成一团,看不到头在哪里,也看不到结在哪里。 学校老师、指导师们,把握每一个真实发生的当下,帮助推动我们一次次直面问题,看见彼此,相互理解,家庭伦理归位,责任交给老公,唤起孩子的使命,我也退出了遇事就冲锋陷阵的位置,学习做一个女人和妈妈,家慢慢地有了家的样子。 【小编心语】 “家慢慢有了家的样子”,这句话很打动人。 家是有爱的地方,不是求“果”的地方; 家是被接纳被允许的地方,不是判断好坏、对错的地方; 家是累了受伤了想回去的地方,不是要回报的地方; 家是不够好还让人思念的地方,家不是完美的地方; …… 儿子从颐和回到家,已有半年的时间,现在重新面对学业,过去那些不好的感受在相应的场景下一定会出来,我们依旧有许多已知和未知的困难。等待他和我们家的人生课题,从来都不会因为在颐和呆过而消失或减少。 有时候,我也在想,颐和这几年到底帮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好像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但孩子和家完全不一样了,这种变化说不上来,没法物化和量化。 但有一点我很清楚,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当心中有困惑和迷茫,内心没有力量不知方向在哪里的时候,我们都会回颐和住上一段时间,找一找曾经陪伴过、帮助过我们的老师、家长们聊聊,和新来的孩子们打一场篮球,与家长班的家长们一起下地干干农活,做回天地的孩子与土地的链接,就是回家的感觉。 是这片土地、这个乡村学校、这些老师和家人们给过我们生命的滋养,慢慢地也成为了我们内心最柔软、最有安全感的一部分,这可能就是故乡的意义,你知道这个世界总有一个地方会完然地接纳自己。 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成长,不是为了消灭和解决所有人生中的问题,而是接受伴随问题前行的常态,不用完美的臆想来对抗自己,也不投射完美幻觉到别人身上,要求别人成全自己。 残缺是美,是真,也能生发出善。我们不可能成为完人,学习接受生命中的问题,不苛责自己,也不苛待身边人,更何况是故乡呢! 心灵流浪的人,一直都在寻找故乡,我们在颐和种故乡。 2023年5月20日完成于家中 结语 “在他乡,种故乡”,多么让人心动的句子。感谢绿罗花带病写下的这篇感受,能感受到这两年多对于她而言,真是千般滋味在心头。 没有舒舒服服的成长,成长一定伴随着难受,需要面对得了问题和困难。 绿罗花就是这么一点一滴地走过来,她和她的家庭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就如她所说,“这种变化说不上来,没法物化和量化,又确确实实地变了。” 爱与幸福常说:幸福的家庭不是没有问题的家庭,而是擅于解决问题的家庭。怎样才能擅于解决问题,是需要父母面对问题时,一次次地把它当成提升能力、修养、智慧的机会。当一个人拥有这些素质时,问题将不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