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红 朗读《“化清界限”会让人舒服,却难以寻求到幸福》

肖晓红 朗读《“化清界限”会让人舒服,却难以寻求到幸福》

2023-11-30    09'14''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950 9

介绍: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郑委老师” 文章发表时间:2023年11月30日 朗读人:肖晓红 前言 很多人认为,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各负其责,互不纠缠,和平共处,是最好的生活模式。这种模式看似很好,很有道理,实际上可能是很多家庭经历了苦情纠缠后,对美好情感的失望和绝望后的退而求其次罢了。 今天,我们分享的答疑案例是想告诉大家,退而求其次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同时中国人是完全可以追求到幸福和美好的情感,可以过上真正幸福而美好的生活的。 正文 学员: 郑委老师好,我妈妈是那种付出且抱怨的女人,我曾经觉得妈妈跟着爸爸一辈子没有享过福。现在爸爸离开4年了,妈妈抱怨爸爸一辈子觉得爸爸没为家里做什么。父母的婚姻对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在婚姻里也感觉自己很付出,家里家外都是我,老公不做什么还说三道四,我觉得很委屈。通过我的学习,老公也变了很多,他现在偶尔有情绪,我觉得他的情绪是他的情绪而已,跟我无关…… 郑委老师: 他的情绪为啥跟你无关呀? “你的情绪是你的,我的情绪是我的,我们各自为各自的情绪负责”——划清界限,这是西方人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方法。划清界限,让人完成了自我保护,会舒服一点,但是也可能永远收获不到中国人和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关系。西方人舒服了就幸福,中国人幸福了才舒服。你跟你的老公能划清界限,你跟你的儿子还能划清界限吗?对中国人来讲是不能的。所以,你现在学习后,情绪少了,斗争少了,痛苦少了,就一定会走到一个中间的状态:感觉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还没有幸福,我们把这种状态叫“鸡肋”。 学员: 老师,我好像从来都不敢表达自己想要什么,我觉得我表达出来了,好像也没有人会给。 郑委老师: 你只会向一个人表达,就是你的爱人,因为曾经的你不相信这个世界,你只相信过一个人,就是你的爱人,你把自己完全托付给他,所以你最抱怨的人肯定是他。刚才我打断你,是不想让你把话说完:“他的情绪是他的,我的情绪是我的,我不为他的情绪负责”,这是你要打破的观念。你以前是痛苦的感觉,情绪很多、很大,现在痛苦的感觉少了,情绪源少了,但不代表幸福了。如果你继续学习,是需要重新向你的爱人打开心扉,把“抱怨”翻出来说的。因为情绪被接纳了才会产生情感。听懂了吗? 学员: 听懂了,老师你这么说,我很感动。 郑委老师: 现在中国人活在中西方文化的夹缝中,我们想要中国人的情感,又想活得像西方人一样独立、个性,不受别人影响,哪有这么好的好事儿啊?所以,从你刚才说的话里,你心疼妈妈、对爸爸的感受不多、学习以后跟老公关系好了很多这几个方面,我想告诉你: 第一,你不是心疼你母亲,你是同情她。因为你从你妈妈的身上看到自己,你觉得一个女人付出了一辈子,什么都没得到,好可惜啊!心疼是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而愿意改变,同情只是摊派了你那些不值钱的情绪而已。这话很难听,是吗? 第二,你的抱怨在你父亲身上,这个怨藏得很深,甚至你不敢正视它。因为你对你母亲的同情,掩盖了你对你父亲的怨恨——“要不是爸爸,妈妈怎么会这么不开心呢?”因为,你有一个不快乐的妈妈,有一个你不满意的爸爸。所以第三,你在你丈夫身上不断寻找爸爸的影子,所以你看不到真实的他。这对你丈夫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 第四,你像你妈妈过得并不开心,甚至有人同情你、说你“不容易”,你会很高兴。 你的模式是:努力地想尽一切办法让所有人说你好,同时你受不了别人说你不好。我说清楚了吗? 学员: 说清楚了。 郑委老师: 你朝着这个4句话的方向做,肯定能改变。但我也想告诉你,这4句话都非常难做到,因为你这样的女性,“跑”得快,“藏”得深,“装”得也好,一般人不知道怎么应对你。所以, 记住一句话:这个世界,愿意在你面前说你不好的人,才是真正爱你的人。如果你把这句话想明白,并把这句话落实到你的生活中,你就改变了。 学员: 老师说的直击心灵,我一直还觉得自己老委屈了。 郑委老师: 你的委屈是来让你学会扩大胸怀的。你的委屈要找能理解你的人释放,绝不能找老公和孩子释放,好不好?你心里是苦的,没人知道。而你又是个善良的女人,但是你缺少了面对自己的勇气。 学员: 好的,谢谢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