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发表日期:2024年3月4日
博文来源:郑委老师公益直播答疑第107讲
朗读:北京 何兵
前言
每周一,爱与幸福都会节选上周郑委老师直播课中的精彩部分,分享给大家。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直播课第107讲:中国的孩子该怎么“养”?
正文
今天我们直播的主题,叫:中国的孩子该怎么“养”。
为什么加了个“中国孩子”该怎么养?
因为西方人养孩子不关注他的一生,父母养孩子到18岁就可以了,孩子也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中国的父母生养了孩子,就想管孩子一生,同时我们内心深处也认为孩子必须要给父母养老送终。
这些年,非常多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涌入中国。很多年轻的宝妈们,在用西方文化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心理学的理念在教育中国孩子的时候,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可能还会有点成效,可一旦孩子到了十四、五岁之后,她们发现“可能在孩子小时候照着西方文化教育是错的。”
是的!请你们记住:教育的基础是文化。
中国文化下的家庭教育和西方文化下的家庭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你用纯西方的文化去做教育没问题,或者你用纯中方的文化去做教育也没问题,但是当代的中国人可能既不西也不中,成为了“中西方文化夹缝中的中国人”,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中国孩子怎么养
四
个
字

中国孩子怎么养,就四个字:家、人、事、志
“中国孩子怎么养?”在中国文化里是有标准的。
大家先写下四个字:家、人、事、志,中国父母围绕这四个字去思考、学习和践行,就能教育好孩子。
第一个是“家”。
家给孩子的感觉,奠定了孩子一生是否幸福的基础。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家教要好。
中国人的家教,不同于西方概念的“家庭教育”。
我说过“中国人不需要家庭教育,中国人特别需要家教。” 中国人真正的家庭教育,本质上就是让人有家教,即修养。
第二个是“人”。
孩子在这个家庭系统中成长,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里“什么样的人”,指的是孩子的生命状态,有道德的还是缺德的,有规矩的还是没规矩的,能自控的还是不能自控的,有自律的和要他律的......
家庭塑造人,家教好的家庭,女孩有道德,男孩有责任。
男孩有了责任就有了道德,女孩有了道德就有了责任,一阴一阳。做人有道德和责任,即优秀。
第三个是“事”。
在“家教好,人优秀”的基础之上,才能谈“事”。
“事”有 “做好”和“做成”两个方面:
事做好,需要“自信”和“上进”。
事做成,除了“自信”和“上进”,还需要“意志”战胜困难,“自控”战胜自己。
第四个是“志”。
想把事做好、事做成,需要有四个品质:“自信、上进、意志、自控”。
如果还想做成大事儿,有大成就,那就必须立志,志高远。
想做什么事儿,叫“理想”;
做的过程,遇到了困难、挑战还能一直坚持,就需要有“信念”。
这四个字当中, “家”是 “人”、“事”、“志”的根本。
想家教好,想让孩子对“家”有好的感受,家长要做到三件事:
第一,有规矩,这是当代中国家庭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二,关系好,就是家庭成员每两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信任的。
第三,幸福感,孩子生活在这个家里有幸福的感觉。
做到了这三件事, “人”“事”“志”会因为“家”好而有好的基础。
中国孩子该怎么养五个标准
“中国孩子该怎么养”有五个标准,用五句话表达就是:
第一句,幸福阳光,温暖有爱。
这是家庭系统能给孩子的基础,这也是一个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最终追求。
或者这样说,孩子上学、考试、考大学、找工作、挣钱,应该成为他幸福而阳光,温暖有爱的手段和工具。
现在很多父母把“幸福”、“有爱”都扔到了一边。
第二句,与人为善,受人尊重。
孩子走到哪儿,大家都喜爱他、都尊重他,女孩上善若水,男孩厚德载物。
现在,我们的教育也不关注这个方面了。
第三句,一技之长,自食其力。
以前我们会说“一技之长,比别人长”,这个“一技之长”如果比别人长很多,那你一生都不会被淘汰。
现在因为太多人啃老了,所以我们改成了“一技之长,自食其力”。
如果你能做到上面三点:“幸福阳光,温暖真爱”,“与人为善,受人尊重”,“一技之长,自食其力”,你一定是个“生活幸福,自信优秀”的人了。
如果你还不足以满足的话,还可以有下面的标准。
第四句,意志品质,精神富足。
意志品质是战胜困难、战胜自己的能力。
有了意志品质,人才有精神生活。想要精神富足,就需要不断提高意志品质。
第五句,理想信念,生命意义。
《中庸》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我们每个人来到人间,都是带着使命来的,我们的一生要找到并完成这个使命,即志向。志向包含了理想、信念、生命的意义。
在我的直播里面,只要是家庭教育类的内容,我都是围绕这四个字,五句话讲的:
怎么立志呀?
怎么让孩子有自信和上进啊?
怎么让孩子有道德和责任啊?
怎么让孩子有幸福的感觉呀?
怎么让孩子阳光积极啊?
这都是家长应该真正思考的问题,而太多的父母 “努力!成绩!大学!工作!钱多!”把自己的压力和焦虑都摊派给了孩子。
这句话说得太重了,但是希望这么重的一句话能击穿一些中国父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