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介绍:
本期食日谈的嘉宾黄国良是一位资深的乡村工作者,和圈里的其他朋友一样,我们更习惯称他为“老六”。
自从2005年投身乡村建设至今,老六从事乡村工作已经将近20年。老六告诉我们,当年他就是因为在陕西支教时,目睹了乡村教育之破落,留守儿童问题之严重才走上这条道路的。在这些年里,老六的干过的事情不少,建农民学校、办农场、做基金会的项目官员、自己创立公益机构,支持农民向生态农业转型。
当年,他们是走在前面的先锋:在河北定县的晏阳初乡建学院,帮助农民建合作社,教他们怎样不用农药化肥也能种地,甚至如何用生态的方式自己建房,就是想让农民自己组织起来自力更生;又以北京的小毛驴市民农园作为窗口,帮助市民了解城乡问题。
回到广西,在这片仍保留着大量小农的土地上工作多年,老六有不少的独特看法。比如,他就认为,老种子保护应该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生活,生态农业也应该首先以个人的安身立命为先。看到一些生态农业的从业者对于常规农业“势不两立”的态度,老六认为,共存并互相学习才是更现实更合理的态度。他在言语中流露出的好心态,也让我们也理解,为何这几年他在广西一直推动的“生态农业培训”,如何能聚集不同的农民?哪怕在培训结束之后,农友之间还能维持友谊。
再回首,20年前困扰农民和农村的问题,今天似乎已经解决了不少:路修通了,人脱贫了,村集体更有钱了,这些都有赖于大量外部资源进入乡村。然而乡村的问题是否都解决了?在医疗、养老、教育“新三座大山”下,快速变换的农产品市场的冲击下,农民应该如何“安身立命”?虽然老六也曾谦虚说,他不懂大问题,但他无疑用这些年的行动做出了回答。
就请你打开这期播客,听老六分享他的故事。
嘉宾介绍:
#本期嘉宾
老六:本名黄国良,广西合浦人,2005年开始从事乡建工作,先后参与创建晏阳初乡建学院生态农业工作室、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重庆国仁打平伙社区食堂和南宁都市农墟,创办广西国仁农村扶贫与发展中心,并发起广西地方品种在地保护平台。目前主要扎根广西,以自由身份参与生态农业相关工作。
#本期主播
天乐:食通社创始编辑,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虽然从事食农系统工作十多年,但自知能力有限,只能在城市工作。特别佩服直接在农村社区工作,并且做出成效的伙伴。
王昊:食通社编辑。据说去南宁就是为了见老六一面,作为后辈,在本期中听到不少过去的故事。
[图片]
年轻的老六在河北定县的晏阳初乡建学院。
[图片]
和黄志友(现任小毛驴市民农园总经理)在学院的生态建筑前。
[图片]
在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2008-2009年,众人从一片荒地(上)建设出菜园
[图片]
这片菜园后来成为北京市民食物运动的重要基地。
[图片]
2012年在重庆办国仁打平伙社区食堂
[图片]
食堂提倡“本地生产,应季消费”,由买卖双方共担成本。
[图片]
广西生态农友年会上,生态农友交换各自带来的种子。
[图片]
图源:山水涅槃朴门中心
[图片]
老六在广西国仁办水稻选育班,有人能认出这张图最右侧的人是谁吗?
[图片]
水稻选育班帮农友对老种子做引种、保种、留种、提纯复壮。
[图片]
老六在广西国仁办土壤班,名为土壤班,其实是更广泛的农业技术培训。
[图片]
用生态农业更有优势的操作帮助农友降成本、稳产量、提品质。
时间轴
00:48 听有丰富乡村工作经验的老六,谈他自己的工作和中国的农村农业过去 20 年的变化。
04:45为乡村重建合作社,如何在乡土重建有序的额状态?他们的努力最终也间接推动了《农民合作社法》出台
23:12在西北农林大学学治沙的年轻人,怎么没去做环保,而是投身于乡村建设?
24:39 重新定义农民的价值:在当下新的经济环境中,农民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乡村就是城市生活的附属,从而要被城市不断攫取吗?
26:58 回广西做生态农业,老六遇到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它也开启老六对于城市与乡村重新思考:城市教育注重专业化分工,是否让今日的我们成为了视野狭隘,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的“螺丝钉”?
39:25推动地方品种,保留老种子,到底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保护老种子”说必须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50:42 重温在陕西支教的体验,老六分享为什么走上乡建道路。
56:26 走入土地,抛弃对常规农业和生态农业“势不两立”的看法,思考二者如何相处。
71:12农人面临的三座大山:生活、教育、医疗,如果无法在乡村得到妥善安置,乡村现状则会一直止步不前。
75:28 推动生态农业的使命感:尽管无论农民选择怎样的生产方式都应该得到理解,但如果推动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则应该受到批判,因为受到伤害的还是农民自己和广大公众。
创作团队:
节目片头、片尾:瓦依那乐队岜农
编辑 :王昊
制作 :晓晶
封面:万琳
#关于「食日谈」
听众群:添加「食通社」小助手食通君(微信号:foodthinkcn),加入听众讨论群
联络邮箱:xiaojing@foodthi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