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征的《习经笔记》可以说是一次充满快意的阅读,一路读下来,并没有发生我担心的阅读疲劳。有时掩卷遐思,似乎在时空的流转中和远古的先人一起呼吸清晨的空气,有一种异常清爽的感觉。即使是那种远古的忧郁和悲伤,也似乎是一股清澈的水流,不管你是在岸上还是在水中,都会发现你自己的倒影,不过在恍惚之间,又使你疑心远古先人的忧郁和悲伤原来也是自己的一部分。这大概就是对《诗经》跨时空的呼应,也是来自经典的诱惑。这是一部大型组诗,由七十二首相对独立又具有内在联系的短诗构成。我想,对诗人长征来说,历时七年创作这部大型组诗,也不亚于是一次艰苦的长征吧。实际上,这是一次充满冒险性的写作,诗人如果没有坚定的方向感,是很容易迷失在《诗经》的幽深迷宫之中的。对现代读者来说,《诗经》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现代读者熟悉的其实是一个陌生的文化符号,在《诗经》的艰深和晦涩面前,现代读者本能的反应大概是望而退却,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文化沉沦的时代,对文化元典的触摸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或者干脆就是一件多余的事情。文化就像一件外衣一样被脱下,人们炫耀的是裸露的身体和财富,当然还有更多的失落,但都纠结在琐碎的欲望层面。人们的饥渴无所不在,但似乎没有闲暇在《诗经》这样的文化经典上停留。长征有一份“习经”的心情,而且做出这样一部“笔记”来,在对传统文学经典的热爱之外,他肯定还有与众不同的一些想法和自己的艺术追求。说实在话,在长征的《习经笔记》面前,我怀着一份很深的敬意,原因大概就在这里。我想,长征对《诗经》一定是下过一番苦功的,没有长期的精研细读,别说理解《诗经》的表层意义,更不可能把握《诗经》的内在精髓,也就不可能在《习经笔记》中展开与《诗经》的深层对话。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