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人(梁实秋)

会说话的人(梁实秋)

2020-07-26    06'51''

主播: 袁琴(扬州)

1960 8

介绍:
《会说话的人(节选)》作者:梁实秋  人与人相处,本来易生摩擦,谈话时也要保持距离,以策安全。 一个人在谈话中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独白,一是静听,一是互话。 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所以一个人不可以霸占所有的时间,不可以长篇大论的絮聒不休,旁若无人。 有些人大概是口部肌肉特别发达,一开口便不能自休,绝不容许别人插嘴,话如连珠,音容并茂。 他讲一件事能从盘古开天地讲起,慢慢进入正题,还要节枝横生,终于还是忘记了本题是什么。 这样霸道的谈话者,如果他言谈之中确有内容,所谓“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亦不难觅取听众。 有人也许是以为嘴只管吃饭而不作别用,对人乃钳口结舌,一言不发。这样的人也是谈话时不可或缺的,因为谈话需要听众,这样的人正是理想的听众。 我们平常人中也有人真能做到寡言。你对他讲话,他洗耳恭听,你问他一句话,他能用最经济的辞语把你打发掉。 如果你恰好也认为“毋多言,多言多败”,相对不交一言,那便只好共听壁上挂钟之滴答滴答了。钟会与嵇康,则由打铁的叮当声来破除两人间的岑寂。 无论如何,老于世故的人总是劝人多听少说,以耳代口,凡是不大开口的人总是令人感到莫测高深;口边若无遮拦,则容易令人一眼望到底。 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开口便谈天气好坏,当然不失为一种寒暄之道,但究竟缺乏风趣。 一般的谈话往往是属于“无题”“偶成”之类,没有固定的题材,信手拈来,自有情致。 情人们喁喁私语,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谈到无可再谈,则“此时无声胜有声”了。老朋友们剪烛西窗,班荆道故,上下古今无可不谈,其间并无定则,只要对方不打哈欠。 禅师们在谈吐间好逞机锋,不落迹象,又是一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企望得到的。 善谈和健谈不同,健谈者能使四座生春,但多少有点霸道,善谈者尽管舌灿莲花,但总还要给别人留些说话的机会。 话的内容总不能不牵涉人,而所谓人,不是别人便是自己。谈论别人则东家长西家短全成了上好的资料,专门隐恶扬善则内容枯燥起乏味,揭人阴私则又有伤口德,这其间颇费斟酌。 谈话专谈自己当然不会伤人,并且缺德之事经自己宣扬之后往往变成为值得夸耀之事。不过这又显得“我执”太重,而且最关心自己的事的人,往往只是自己。 如果谈起话来每句话都用“我”字开头,不更显得自我本位了吗? 在技巧上,谈话也有禁忌。“话到口边留半句”,只是劝人慎言,却有人认真的施行,真的只说半句,其余的半句要由你去揣摩。 谈话的腔调和嗓音因人而异,这一切都无关宏旨,要紧的是说话的声音之大小需要一点控制。 另有一些人的谈话别有公式,每句中的名词与动词一律用低音,甚至变成耳语,令听者颇为吃力。 人与人相处,本来易生摩擦,谈话时也要保持距离,以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