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忌多虑,二忌多怒,三忌多言(儒风大家)

一忌多虑,二忌多怒,三忌多言(儒风大家)

2020-12-20    06'52''

主播: 袁琴(扬州)

1904 2

介绍:
《一忌多虑,二忌多怒,三忌多言》作者:儒风大家 《礼记》有言:“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人活于世,应当心中有敬畏、行事有禁忌。凡事无所顾忌者,不过是平庸之辈,上不了台面。 人生有三忌:多虑、多怒、多言。在这三件事上,懂得避忌的人,总能趋吉避凶、事事顺意。 一忌多虑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自囚于“心牢”。这个“心牢”,就是由过多的思虑所造就。要问多虑“多”在哪里?无非是多在攀比心、妄想心、怖畏心、机巧心。 人多欲则多心,多心则多虑,多虑则多挂碍。对每一件事情都很在乎,在乎自己的里子,更在乎自己的面子;在乎自己的房子,更在乎自己的票子。处处都要拔得头筹,事事都想占尽便宜。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稳,整日里患得患失。这种人,也许一辈子比别人要捞得多、占得多。然而担惊受怕的时日,也一定比安稳享乐的时日多。 所谓幸福,就是凡事别想太多。同一件事,放得下就是天堂,放不下就是地狱。幸福与否,就只在人的一念之间。古人云:“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活在当下,复杂生活简单过,你的生活会幸福许多。 二忌多怒。“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黄帝内经》里有“大怒伤肝”“大怒则形气绝”的说法。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胸闷而不舒,无论怒气大小,都足以伤身。 《菜根谭》有言:“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或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狂风暴雨的时候,禽鸟惶恐不安,风和日丽的时候,草木充满生机。所以,天地之间,不能一日没有温暖和煦的气氛;人心之内,不能一日没有愉悦欢喜的情怀。不仅自然界如此,人也是一样。 胡适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为人需要温和,遇事不宜过喜过怒。情绪的剧烈波动,不仅会给身边人造成困扰;更容易从愤怒中,产生出重大的灾祸来。 林则徐曾亲笔写下“制怒”二字,悬于书房之内,时刻警醒自己。其父更为其改名“则徐”,意在告诫他控制脾气、处事圆融。 三忌多言。《礼记》里说:“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忌多言,是一种不纠缠、少争论的智慧。每当面对人和事的时候,更要做到自我控制。 老人们常说:“祸从口出”。话多的人通常不经过思考,能说、不能说的一股脑都说出去。 很多时候,不仅给别人添乱,也会给自己找麻烦。古人讲“君子语迟”,就是因为话少而显得持重,受人信赖和尊敬。 《易经》有言:“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有德之人说话谨慎,有福气;话多的人急躁,平白让人生厌。 《道德经》里也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思是,话不要说太多,言多必有失,迟早会有理屈之时。不如守持正道,少说话、多做事,让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