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驰海内外的福州怡山西禅寺坐落在福州西郊祭酒岭山脉怡山之麓,此处素有“飞凤落洋、第一福地”之称。
寺为六朝古刹,古号“信首”,至隋末废圮。唐咸通八年(867年),福建观察使李景温礼请长沙沩山高僧大安禅师前来驻锡,寺遂中兴。咸通十年(869年),改名“清禅”,不久又改为“延寿”。五代后唐长兴年间(930年—933年),闽王王延钧奏名“长庆”。五代末,寺遭南唐兵蹂躏,主要建筑物多被焚毁。北宋天圣中期(1023年—1032年)僧宗元重修。景佑五年(1038年)敕号“怡山长庆寺”。
后来因为寺庙位于福州西郊,且郡城外有南禅、北禅、东禅三寺,合此为四,故名“怡山西禅长庆寺”,俗称“西禅”,相沿至今。
寺内建筑布局匀称,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客堂、禅堂、方丈室、念佛堂、库房、斋堂、明远阁、钟楼、鼓楼等大小建筑物36座,加上放生池与寄园等处,占地100多亩。近年又增建了玉佛楼、观音阁、华严三圣阁、五百罗汉堂与高67米的报恩塔。寺内廊庑广阔,亭台遍布,清幽古雅,颇擅古典园林池馆之胜。
西禅寺旧时荔林成片,“怡山啖荔”列为福州西湖八景之一。至今法堂前尚余宋荔一株,高不盈丈而盘根错节,枝叶茂盛。近年来,福建省诗词学会的诗人、书画家们常常莅寺吟诗作画,集雅啖荔,允称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