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诗经_国风
邶风(1)·泉水(2)
毖彼泉水(3),亦流于淇(4)。有怀于卫(5),靡日不思(6)。娈彼诸姬(7),聊与之谋(8)。
出宿于泲(9),饮饯于祢(10)。女子有行(11),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12),遂及伯姊(13)。
出宿于干(14),饮饯于言(15)。载脂载舝(16),还车言迈(17)。遄臻于卫(18),不瑕有害(19)?
我思肥泉(20),兹之永叹(21)。思须与漕(22),我心悠悠(23)。驾言出游(24),以写我忧(25)。
【注释】
(1)邶(bèi):《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邶,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2)泉水:卫国水名,即末章所说的“肥泉”。(3)毖(bì):“泌”的假借字,泉水涌流貌。(4)淇:卫国水名。
(5)有怀:因怀念。有,以,因。
(6)靡(mǐ):无。
(7)娈(luán):美好的样子。诸姬:指卫国的同姓之女,卫君姓姬。
(8)聊:姑且。一说愿。谋:谋划回娘家事。(9)宿:歇息。泲(jǐ):卫国地名。一说水名,即济水。
(10)饯:以酒送行。祢(nǐ):卫国地名。(11)行:指女子出嫁。
(12)诸姑:诸位姑母。父亲的姊妹称“姑”。(13)伯姊:姐妹辈年长者。
(14)干:卫国地名。
(15)言:卫国地名。
(16)载:发语词。脂:涂车轴的油脂。舝(xiá):同“辖”,车轴两头的金属键。此处脂、舝皆作动词。
(17)还车:回转车。迈:远行。
(18)遄(chuán):疾速。臻:至。
(19)瑕:通“遐”,胡,何。一说远。
(20)肥泉:卫国城邑。一说同出异归之泉。(21)兹:通“滋”,增加。
(22)须:卫国地名。一说通“沫”,朝歌之地,曾是卫国都城。漕:即“曹”。卫国在遭受北狄入侵后,将都城迁至曹邑。悠悠:忧愁深长。驾:驾车。言:语助词。写(xiè):通“泻”,消除,排遣,抒发。
【创作背景】
《毛诗序》认为《邶风·泉水》是卫女思归之作:“《泉水》,卫女思归也。嫁于诸侯,父母终,思归宁而不得,故作是诗以自见也。”朱熹《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范家相《诗渖》等从之。而何楷《诗经世本古义》、龚橙《诗本谊》、魏源《诗古微》、高亨《诗经今注》等以为是许穆公夫人所作,黄中松《诗疑辨证》则怀疑是宋桓夫人或邢侯夫人所作。此诗作者序传均无明文,史料亦不可稽征,大概是卫国女子嫁到别的国家,思念家乡而不得归时写下的诗。
【简析】
此诗写卫国女子嫁到别国而思念母邦。母邦遭遇灾难,出嫁的女儿因而思念故国,在心中设想回国所经路途,并为此询问同样身处异国深宫的姑母姐妹。全诗四章,每章六句。诗人运用以幻写真的艺术手法,通过虚无缥缈的描写衬托主人公真切深沉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