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谁比动物更凄凉
王国华
工作累了,抬头看看窗外,几只鸟儿在枝头飞来飞去,叽叽喳喳,互相梳理着羽毛,多自在。
就想,做一只鸟多好,停靠在木棉树上。或者随便做一只什么动物,在大地上奔跑,在天空中翱翔,藐视人类,想干嘛干嘛,为什么偏要做一个笨哈哈的两足兽?
岂知,动物世界的残酷,远超我们的想象。那里充满着残忍、冷酷、凶险、无助……
鸟儿展翅远去,等待它的不仅仅是树梢,更多的是老鹰、猎枪、狂风骤雨,雀占鸠巢,流离失散。
或曰,纵有苦难,但是有自由啊。
可是季节转换之际,生活在淡水中的鳗鲡,要洄游数千公里到海洋深处产卵,生活在大洋中的大马哈鱼则反向游动数千公里进入江河上游产卵,明知一路艰难险阻,也要硬着头皮去,那是它们一生中摆不脱的规律。大雁南飞,燕子北来,哪里有食物,哪里才是它们的家,它们被食物牵引着,戮力前行。风和日丽的时候,你抬头看到的是蓝天、白云,它们却没有这份闲情,它们要提防飞机、秃鹫,还要绕过山头,竭尽全力飞过一片海……偶尔的枝头小鸟闹春,恰如人类登上峰顶自拍一样,那种暂时的生命的绽放,算不上自由。生命本身从来不自由。
狮子很强大吧?你看到过在连续几天的暴雨中,凄惶躲避在树下的狮子吗?虽然有很厚的皮毛,但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中,凝霜把眉毛都冻成一坨的骆驼应该是极不舒服吧?深陷沼泽的斑马,苦苦挣扎,还是不可避免一点点被肮脏的泥水淹没;被困在岛上,饿得皮包骨头的北极熊,远远望去,就像一件活动的皮衣……大自然赐予它们多少,就向它们一点不少地收回去多少。
最直接的威胁还是来自于天敌。动物与动物的关系,基本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大家都以吃饱为第一要义,只有遵循弱肉强食的唯一逻辑。一群疣猪正在聚精会神地觅食,躲在草丛中的花豹猛然窜出,咬住一只幼小的疣猪迅速跑掉,其他疣猪只能远远看着花豹一口口把自己的孩子吃完。成千上万的牛羚穿越东非大草原,渡河时被躲在水中的鳄鱼一下咬住其中一只,它的亲人们救不了它,帮不上忙,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挣扎着被拖入水底。而凶猛矫捷的花豹,不幸在晚上遭遇一头狮子,第二天早晨,它已经变成一堆白骨。在它们的世界里,阴险和技巧一点不比人类的争斗更少。人们多以为灵长类动物只吃野果和植物,但野外摄制组拍到一个画面:一群大猩猩对另外一个群落的大猩猩展开追打,活捉对方一只幼崽,将其生生撕裂后分而食之,那些大猩猩狰狞地笑着,大口咀嚼着,看上去非常恐怖,而幼崽的母亲,就在远处的树枝上,凄厉地嚎叫。多少生离死别,随时随地发生。转瞬之间,连个过渡都没有。不幸者的亲人们无能为力,没有手段,没有智力,那种痛彻心骨的痛,只能用宿命两个字来自我安慰。
即使在自己的族群里,也是危机四伏,步步惊心。带着幼崽跑来跑去的母熊,最怕其他公熊(甚至幼崽的亲爹)偷袭幼崽。公狮吃掉狮群中幼狮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猴群中,只有猴王自己可以跟母猴们交配,整个猴群中的母猴都是它的妻妾,其他公猴只能背地跟母猴偷情。但这样的后果很严重。据媒体报道,沈阳动物园里的猴王,不知通过什么手段居然分辨出一个刚刚出生的猴崽不是自己的亲生,毫不犹豫地将其杀死了,母猴抱着死去的孩子几天不吃不喝。动物的痛,并不比人类更少。
非洲鼬的情况与此类似。只不过,其头领是一只母鼬,团队里的公鼬都是她的“面首”,只有头领自己可以生育幼崽,如果其他母鼬(哪怕是首领的姐妹或者姨妈)与公鼬偷情生崽,要么是首领咬死幼崽,要么是母鼬带着孩子远离这个群体,自己去谋生。但对于群居动物来讲,这无异于自杀,母鼬出去寻食,小鼬随时就被其他动物吃掉……
人活着,确有那么多的坎坷,那么多的不如意,但毕竟还有个屋子,还有几个亲人。所以啊,别幻想着成为动物了,下辈子托生成动物,肯定是一种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