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愿你的世界,从此再没有鸡汤。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开始流行起所谓的鸡汤文,动不动就有人愿陪你颠沛流离,动不动就愿你成为最好的自己,动不动就愿你能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愿来愿去的感觉像是把每个读者当成死人一样,就差说愿你安息了。
我原来以为所有人都和我一样,对这些东西只是顺手看看而已,看过就过了,直到有一天,我翻看了畅销书的榜单,清一色的“孤独”、“世界”、“迷茫”、“自己”,仿佛只有那么几个词,将之排列组合一番就变成不同的标题,然后把所有结果统统列到了榜单上。于是这些书就变成了暖文,这些作者就变成了暖男。
其实仔细一看,暖男的套路很简单啊。悲伤的事实和美好的愿望用毫无逻辑关系的手段揉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篇暖文。比如说我今天脑袋一拍,觉得两个人相爱但父母不同意这件事挺让人难过的,就把它夸张一点,“两个相爱的人被现实打败了”。美好的愿望呢?最简单也是最好糊弄人的方法就是加个“不会”——“两个相爱的人不会被现实打败。”
稍做润色,我们便可初见成果:
“真正相爱的人,不会被现实打败”。
又总觉得好像缺了些什么对吧?更万能的东西来了,那简直是鸡汤中的核心,汤中之鸡,鸡中之精华,堪称鸡汤界的无敌大招,在本章开头已点出,那就是加一个字――“愿”,仅此一字,便可以用上几番轮回。比如接着刚刚的例子来说—— “愿你能找到那个可以和你一起打败现实的人。”
是不是看上去又增加了几分“姿色”?
别急,这还不是真正的结束,还要画个句号。在鸡汤界,句号写起来要比画个圈稍稍麻烦一点:所有段子最后一定要配上“晚安加爱心(或者加其他表情)”的套餐,就好像只有这样的结尾,才能摆上台面。
好了让我们现在来看看最终成果:
“真正相爱的人,不会被现实打败。愿你能找到那个可以和你一起打败现实的人。晚安”
这是不是你们看到的那些被转发成千上万的暖文?是不是看上去感觉极好?
但我想说的是……
这也能叫创作吗?
这种文字也能出成书卖掉吗?
还卖得不错?
不能想象一个人是有多脆弱多无知,才会在这样缥缈无理的文字中得到了安慰,获得了所谓被暖到的感觉。我不知道诸如“只要愿意等待,你终会遇到属于你的那个最好的人”这样的话是怎样给人力量的,我会不会遇到最好的人你怎么知道?我遇不到你赔给我一个吗?更离奇的是还有人说“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厉害厉害,我的孤独你最懂,好与不好你说了算,荣与不荣都是你一句话。有意思?
这对读者是一种伤害。作为一名读者,你可以没有对文字的审美情趣,可以看不透事理走不出悲伤,但不能去迷恋这样的语句来让人嘲讽,而大多数情况下自己还浑然不知。要知道那些鸡汤写手们都是按照套路在编段子搏眼球,才不是为了真心抚慰在深夜里受伤的心灵。如果某一天这个市场不再流行鸡汤或厚黑,他马上一转身变成夜神月了,连晚安都不会说一声。人家随随便便一句话,你就痴痴怨怨爱上他,真的很蠢。
这对文坛更是一种伤害。中国不缺好作者,不缺好文字,不缺好书,但是大量的劣质鸡汤挤占了畅销榜的前列,由此把真正的好作者憋得无路可走,好文字不知哪有,好书随波逐流。久而久之,国人的读书品味便会不可避免地被拉低。书固然有类型和纯文之分,然而鸡汤却绝不属于两者中的任何一类,是应当被彻底淘汰的一类。现在的文坛,不是鸡汤就是狗血,放眼望去就是一个巨型屠宰场。如果某一天中国人手里的书不再是村上春树、不再是余华苏童、不再是东野圭吾,而是满眼的《全世界》,满眼的《愿你会》,那愿我会自戳双目。
写多了鸡汤文,对于作者本身,又何尝没有副作用。我身边就有一个大V鸡汤写手,听他常常抱怨自己其实根本不爱写那些东西,但是要写些别的什么的时候,一来自己已经习惯了鸡汤的套路而没办法做出改变,写什么都有鸡汤的影子,二来会时时担心改变了文风的自己还能不能得到粉丝的厚爱。这个问题到现在他都没有解决,凭着转发广告和之前几本鸡汤书的稿费和版权费过着年收入几十万的苦恼生活。嗯,我相信他内心一定是苦恼的,因为鸡汤告诉我,金钱买不来一切。
或许我们总要经历那样一段日子,在孤独的夜晚里被鸡汤侵蚀,在没有人的角落偷偷翻着那些暖文,泪流成河,辉煌哀伤。可你要相信这样的日子总会过去,我们总要成长为童年时期心中最坚强的英雄。愿你的世界从此再没有鸡汤,晚安。
二零一七年 三月十八日
(本文材料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