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真的好吗?

“猜你喜欢”真的好吗?

2021-08-21    07'27''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00 4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每天为你提供知识大餐。 微信之父张小龙说过这样一句话:“从前一个人的世界大小,是由脚的行走半径决定的;而现在一个人的世界大小,是由他所获得的信息宽广度决定的。”这句话说的很对,你所看见的往往决定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而你的想法也就是你的认知水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会决定你的人生上限。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个人最不缺的就是信息。信息似乎唾手可得,可是从信息的海洋中获取哪些信息,是个很有挑战的问题。 有一种获取方式叫搜索。搜索对于用户而言,是带有清晰明确目的的行为,是有意为之。比如,你想知道如何减肥,然后就去网上搜索答案。但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时候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没有明确的问题,就没有目标,这个时候上网就是漫无目的的闲逛。看到什么,搜到什么,全靠缘分。然而,真的是缘分吗?你可能刚刚在京东搜索“牛奶”,一打开淘宝,首页就有很多牛奶的图片,因为淘宝猜到了你可能喜欢牛奶,想买牛奶,那就不用你费力再去搜索了,商家直接推送不更方便吗?你看,这也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这是“推荐”。相比搜索,推荐对于用户来说,是等待安排,仿佛是一种缘分,系统给你推送了一条新闻,你就看到了这条新闻,给你推送了一条视频,你就刷到了这条视频。 人都有惰性,比起主动搜索,人们更倾向于被动接收。于是,推荐就有了大展拳脚的舞台。从听音乐、看视频,到看新闻,看直播,打游戏等等。你的手机,你的各种应用,似乎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总是弹出你想看的感兴趣的消息和物品。这一切的背后指挥官就是个性化推荐算法。 什么是个性化推荐?简单说就是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各种技术的基础上,获取每个用户的兴趣偏好,进行个性化计算和匹配,从而给用户提供最合适的物品或内容。 在这种场景里,算法会通过处理单个客户的数据,比如客户过去的购买记录、其他客户的购买历史等,来确定向每个客户推荐最适当的产品和服务。另一个应用场景是流媒体娱乐服务,它使用客户本人的观看历史、具有类似兴趣客户的观看历史、有关个人节目的信息和其他数据等,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 那么算法到底是如何实现推荐的呢?以今日头条公开的推荐算法为例,就是将内容、人、环境相互匹配。算法一般会根据这三个维度来预估,进行推荐。 第一个维度:文本内容。当计算机获得一个文本内容时,它可以通过一套算法,迅速分析这个内容的主要特征,主题词是奥运、娱乐、还是地产、游戏,还有兴趣标签,比如是鹿晗、还是埃隆马斯克。 第二个维度:人。我们在手机和电脑上的点击、阅读时间、点赞、评论、转发,都可以在后台量化成标签。计算机会不断给ID账号贴上标签,从而总结出用户的兴趣特征、性别特征、年龄特征等。比如你经常点鹿晗,就会被贴上鹿晗的兴趣标签。 第三个维度是环境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比如北京东城、上海浦东、长沙岳麓区,还有天气情况等。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想看不同的内容。比如你位于在北京,就会更关注北京天气变化,位于长沙就可能关注长沙美食。 总结来说,算法就是通过内容、人、环境这三个维度的特征进行数据分析,来预估此时此刻这个ID账户期待看到什么内容,然后完成对应的推荐。我们每个人打开同一款应用界面,看到的内容完全是个性化设置的。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看某个应用,看到的内容也完全不一样。可以说,个性化推荐细颗粒度地解决了千人千面的问题。 那么,千人千面对商家来说,有什么好处?简单说就是实现了更高效的运营。什么是运营呢?运营就是通过某种手段最终让用户做我们想让用户做的事,因此运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目标性强、主动性强、个性化差异强。而推荐是运营最广泛存在的一种方式,精准推荐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同时最大化地提高运营效果,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换句话说,用户主动搜索,是“人找物”,也就是作为京东的潜在消费者主动找一个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我想买一个手机,于是京东搜“手机”。但是个性化推荐是“物找人”,让有价值的信息触达最有需要的人,这时候人是被动的,商家是主动的。这样做对于用户来说减少了检索信息的时间精力,最快获得满足,对于商家来说也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流的营销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人总是接受被系统推送的“猜你喜欢”的信息,他的世界就被自己的认知所禁锢,所谓“信息茧房”就是这个意思。什么是“信息茧房”?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提出了这个概念,意思是说在信息传播中,受众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中得到安慰,将自己的生活置于像蚕茧一样的茧房中。 我们都知道人有挑食的习惯,其实对信息也不例外。对所有人来说,享受互联网信息便利的同时,一定要警惕“信息偏食”。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不愿意接受不爱看的,“信息偏食”的现象就这样产生了。所以我建议大家,即使面对令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也要提高眼力,善于甄别。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要敢于尝试和接受,多了解一点,多学习一点,这对于培养辩证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非常有用。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留学声的全部内容,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