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今天是贝林系列的最后一期节目,通过前两期内容我们一起了解了贝林的人生轨迹,以及他在白喉抗毒素方面的卓越贡献。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贝林在攻克白喉病上的成就,有哪些医学领域内外更加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前面我们提到了,贝林从老鼠实验中得到结论,动物血清中的“抗毒素”不仅能使动物免于患病,还可以治愈已经感染疾病的动物,也就是血清既能预防,又能治疗。这在人类传染病的斗争路上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在贝林以前,大多数医学工作者和科学家都集中在寻找或者制造出能直接杀伤病菌的物质,用来对抗细菌性的疾病,而依靠生物体自身的免疫能力进行治疗的研究尚不成熟。贝林发现的“抗毒素”就是利用生物体自身抗击病菌的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开启了人类征服传染病的新思路。
在20世纪上半叶,医生在麻疹、腮腺炎和1917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等病毒暴发期,都使用“恢复期血清”这个思路来治疗患者。到了21世纪,血清疗法仍然有用武之地,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2003年春天爆发的非典也就是SARS。那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的姜素椿教授在救治非典病人过程中不幸感染了非典病毒。那个时候还没有研发出对抗非典的有效药物,临床医生只能自己想办法。姜教授想到了贝林的血清疗法,他一再坚持要拿自己做实验,但这种疗法还没有经过临床验证,是否真的对非典也有效谁也不知道,专家小组顾虑重重。最终专家们还是同意了他的治疗方案。姜教授注射了恢复期患者的血清后,身体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反应,一周后呼吸变得顺畅,加上其他药物的配合治疗,在治疗不到一个月之后,他奇迹般地康复出院了。后来,北京、广东、深圳等地区都使用康复者的血清治好了SARS病毒。
但是,血清疗法不全都所向披靡。在2020年新冠疫情中,血清疗法在临床表现中有一定效果,但是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血清成分复杂,是否会引起其他副作用还不确定,再加上很多患者都是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无法供应得上所需的大量血清,如何安全保存和运输血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因此,为了抗击新冠,各国科学家继续力研发,最终研制出了临床上更有效的新冠疫苗。
一百多年前的研究和成果,放在今天,对医学工作者们依然有很大启示,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就像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技进步,疾病也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人类抗击疾病的步伐。而任何一种疾病的攻克,都不是一个国家、一个人能顺利完成的,它需要多个国家联合起来,需要科研工作者联合起来,也需要更多的科研人员投身到基础研究中去,像病毒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等。对学生而言,这些学科不像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那么光鲜亮丽,钱途光明,但却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功不唐捐”就是这个道理,在基础研究上的持续投入,可能一时半会看不到价值,但当下一次生命攸关的危机来临,过去的所有研究就会显山露水,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最后,我们回到主人公贝林身上来。从抗毒素到白喉疫苗,贝林是第一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得主,跻身20世纪最杰出的免疫学家行列。作为传染病治疗领域的开山之人,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血清疗法,还有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紧密结合,以及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研究中的决心与奉献。伟大的白喉终结者,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我们向您致敬。
好的,以上就是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百利留学声诺奖系列,精彩故事继续,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