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畅谈“悦读”
来源:|作者:李青发
“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读得很痛苦,怎么办?”近日,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广州作了题为“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的演讲。他说:“现代人读书读得很累,很痛苦,我给大家说一些秘诀。这些秘诀很形象,分别是:减肥、抬头、排序、返回自己、脱敏。”
“读书多少并不那么重要,快乐的读书才最重要”
余秋雨登上讲堂,说起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故事。“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我还记得我的第一个老师,她是小学毕业。很多年之后,我想寻找到这位老师。后来果然我们又重逢了。没想到老师说,对不起,当时自己的文化太低了。但我并不这么觉得,我依然感谢这位老师。我对老师说,我要谢谢你,因为有关阅读和写作的所有最原始的美好记忆,都是你带给我的,比如,你带着我们在山间在田头读书识字,教我们如何用成语造句,一切想起来都那么快乐。”余秋雨说,学问有时候并不那么重要,快乐才最重要;读书多少并不那么重要,快乐的读书才最重要。
古代有很多“苦读”的励志故事,但对于今天来说,余秋雨说,他更希望人们在读书时是快乐的。
“我们读得太多了,要减肥瘦身”
“有一句话,现在是可以说的,那就是我们读得太多了,要减肥瘦身。”余秋雨说,我们见过许多这样的读书人:他们勤奋地借书、买书、藏书、啃书,但是如果你问他们,这么多年读下来最喜欢哪几本书,最敬畏哪几本书,对自己的人格学问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位作家,他们往往答不出来。倘使把读书比作交友,这样的读书人,近似交际场中那类四处点头握手、广散名片的人物,他们没有知己、没有深交。读书的无效和无聊,莫过于此,“这样读书,有何快乐?”
余秋雨认为,当前读书最大的问题是无选择地滥读,这个问题不仅知识分子会遇上,普通人也会遇上,许多人仅仅听说某本书有名,就读了。更糟的是网上阅读,占据了大量时间。有人认为读书不是坏事,因为开卷有益,但大量的信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需要。古人赞扬一个人学问好,用“学富五车”这个词,可古人“五车”的书,信息量可能不及现代薄薄一本小册子。当今流水一样的信息对人的好处不多,却占据了宝贵的生命。
余秋雨向在场的爱书者建议:“要精读书,有选择地读,千万不要滥读,对不爱读书的人,我劝他多读,而对爱读书的人,我劝他要少而精。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类似的话,即 ‘书桌上不要出现第二本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费点劲、出点汗的阅读,更能找到快感”
“要读一些读起来需要费点劲、出点汗的书,用抬头仰望的姿势读书,更能找到生命的快感。”
这是余秋雨说的“抬头”读书。
“一个作家,他总是读水平和他一般甚至更差的作品,能进步吗?”余秋雨说,读书也是一样,要读第一流的书。读第一流的书,就是仰望星空,接近最高处,“尽管这些书,读起来可能需要费点劲,但它是阅读的最重要的快乐所在”。
余秋雨说,记得上大学时,我认识一个图书管理员,他对我说,通过借书卡上的借书记录,就知道读者将来有没有发展前途,说得神乎其神,就像会算命一样。借书最多的和最少的,都不会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只有对读书加以选择,并在一段时间内阅读同一方向书籍的同学,将来最有可能成功。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什么书就决定了成为什么人。
“抬头”读书之后,还要会排序。余秋雨说,每当他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首先对阅读书目排队,分清主次,然后进行学习和研究,这样就首先掌握了制高点,很快就能获得成果。
“强扭的瓜不甜,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
“读书最后一定要‘返己’,也就是返回自己。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余秋雨说,第一流的书太多怎么办?解决的办法是要看自己最喜欢的书。
余秋雨说,强扭的瓜不甜,读书也是这样,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你会发现原本不喜欢的作品变得喜欢了,原来喜欢的作品也可能不喜欢了,这都是正常的,是因为生命结构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现有使自己心动的书,也不要不好意思,觉得是小孩子做的事情;同样,如果你没有读过所谓知名度高的书,也同样不要不好意思,你可以大胆地说,我不喜欢这本书。在阅读中寻找和自己有‘同构’关系的书,其实,也是在寻找自我。‘同构’关系其实是缆绳关系,是把你和伟人连接起来的纽带,沿着这条缆绳,更容易达到伟人的境界。”
最后余秋雨还强调,读书要学会“脱敏”。“我自己的体会是,很多朋友在一起吃饭时,聊的都是娱乐八卦,这些东西不是不可以谈,但一点也不重要。读书也是这样,很多流行的书,大家都在哄传,很重要吗?必读不可吗?我的态度是要警惕。”余秋雨说,在他看来,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大家想想看,孔子、老子的著作,放到当时的时代、情境,参加海选,能选得上吗?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