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嘉成:数字垃圾的“隐形碳排”

伍嘉成:数字垃圾的“隐形碳排”

2023-08-31    07'37''

主播: 无境深蓝BetterBlue

2389 16

介绍:
大家好,我是伍嘉成,我在喜马拉雅,与无境深蓝一起,用声音为你讲述蓝色星球的故事。 “垃圾“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 而了解数字垃圾的人少之又少。我们的手机和电脑,早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你知道吗?我们储存的每一张照片、每一封邮件和文档,都可能成为数字垃圾,对整个地球生态造成影响。 千百万年来,我们一直习惯聚焦于周遭真实可见可触摸的事物,对于山那边的世界总是需要一些想象力。直到互联网的出现,这些小小的光纤才将大洋彼岸的景象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而当今气候变化洪流更不断逼迫我们去理解地球各个角落之间的联系,建立与过去不同的世界观——毕竟在我们身边越来越频繁出现极端天气与千万里之外的地球北极也密切相关。人类与生态,大洋的此岸与彼岸,甚至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都在人类社会发展当中不断牵连、纠缠、相互作用。 那么在我们谈论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的同时,不知道你是否有关注过数字世界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以及所产生的“数字垃圾”呢?在闪亮的屏幕背后,有一个庞大、复杂、且日夜在运作的系统,以保证我们每一次数字操作都能顺畅丝滑。仔细听,远方传来的轰隆隆的机器声,每一帧的声响都有着能源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发送电子邮件、拍摄照片、浏览媒体视频、创建文件、备份……每一个操作当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数据。而数字垃圾,则是指任何在网络上创建的、不再使用的数据。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然而现在个人移动终端极度普及的时代,数字垃圾时时刻刻都被生产着,储存到背后巨大的服务器中,而集成了众多服务器的地方被称为数据中心。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每年的耗电量是惊人的,约等同于长江三峡大坝的年发电量。仅仅在中国,根据2021年的统计,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已经突破了2300多亿千瓦,对等碳排放量接近一亿吨,相当于2100万辆汽车的碳排放量。 虚拟的数字世界,带给我们切实可观的数字经济规模,支撑了全国36.2%的GDP;但同时巨大的数字碳排也为地球的气候带来与日俱增的压力。放眼全球,互联网和相关基础设施每年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9亿吨。有研究估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占到世界总能源的20%,将成为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这些不着痕迹的数据居然能匹敌整个航空业的碳排放量?然而,大概这就是一个需要我们拓宽眼界和想象力的时代,将抽象的事物、遥远的世界在脑海中具象化。人类的生产系统无可避免地产生废弃物,就如那些倾倒在海洋的塑料垃圾、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并非按下冲水键便会消失不见,它们都正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与我们共生的生态里。 对于我们所熟知的垃圾,人们已经发展出一套分类、处理的系统;然而目前在数字世界这个领域中,“垃圾”的概念仍然不普及,没有规定责任方,更没有成熟的处理体系,虽然每时每刻人们都在创造它,却也对它视而不见,正如百年前人们看不见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样,以至于我们都不会发现,90%的数据在被创建后其实便不会再被访问。这意味着因为数据储存管理而产生的数以亿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没有让任何人受益。 “断离舍”是一种时下流行的生活态度,在数字世界也同样适用。每清除一封电子邮件,便可减少约4克二氧化碳排放;每清除一张电子图片,则可减少59克二氧化碳排放。只要动动指尖,闲下来的时候将手机里的数字垃圾和已经不再打开的应用程式删除,就能为减少碳排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能让自己的数字环境变得更加清爽。 数字化的时代,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伴随着不可避免的数字垃圾的堆叠。让我们打开视野,正视虚拟世界中的垃圾生产与处理,动动小指头,改变大世界。 深蓝拾光,让这个海洋,以声音和光影,陪伴你的每一夜。 这个星球,70%以上的面积是由海洋覆盖的。希望今天我和无境深蓝的分享,让你对这个蓝色星球有了更多了解。我是伍嘉成,感谢你的聆听,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