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让我们来共读一本心理学的书《永恒少年》,借助荣格学派对人潜意识的解读方式,来深度剖析下我们上期节目中聊的《小王子》这本童话书。本书的作者是荣格派的心理学家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
人人心里可能都住着一个不愿长大的少年,因为成人世界有更多的危险和更多的无奈。少年人更简单,也更快乐;更天真,也更无邪。少年之间少了很多成人世界的算计。而且据说,大多艺术家也都是很有少年心性的人。看起来,他们总是比起我们普通人活的更加潇洒。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我们深入的理解了这本书中提到的“永恒少年”这个概念,怕是我们所留恋的“少年热血”就不再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个人气质了,而这恰恰就是少年感的阴影面展现。
那我们又该如何平衡好现实的成人困境和自由的少年心性呢?
【本期节目内容有】:
0:02:48:我们绝大多数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不愿意长大的愿望
0:04:13:本书作者介绍
0:05:35:桃睠:荣格心理学学说“意识”、“个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关于这三点我的理解分享
0:13:25:桃睠:荣格心理学学说“人格系统分为四种原型: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关于这四点我的理解分享
0:17:19: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博士是如何解读“小王子”这个角色和《小王子》的作者埃克苏佩里的潜意识的,他们都是虚弱的男人,容易滑向“渣男的”深渊,这点值得我们警醒
0:18:58:《小王子》里“蛇吞象”的意象包含着作者埃克苏佩里怎样的个人潜意识,蛇代表他的母亲,大象代表他的自己
0:24:37:埃克苏佩里和他母亲的共生绞杀,他的妻子(也就是《小王子》里面玫瑰的原型)在他们母子二人之间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那狐狸的原型呢?
0:27:43:蛇在西方文化中的寓意
0:32:15:阿尼玛这类型的男性,要么不敢轻易的进入一段感情,要么要和“无数的”女性进入爱恋关系,他背后的创伤竟是为了对抗母亲
0:35:09:陷入与母亲共生关系的男性,在他的心里,也有正面和负面两种类型的母亲形象
0:42:34:为什么说小王子是个虚弱的阿尼玛男性,他对玫瑰和狐狸的爱都有一种逃避的姿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王子》并不全然是一本童话书,它里面的童话逻辑并不连贯
0:46:37:聊一聊真正的“童心”和“少年感”的阴影面
0:48:34:“童心”和“成人的皮囊”真的不能在一个人身体里对立又统一吗?
0:55:00:桃睠:我理解的“永恒少年”概念和“永远的少年”的概念。在21世纪做个永恒少年,而不是像小王子一样不愿意长大,强制要做一个永远的少年
【主播】:桃睠(@桃睠; @桃睠敏感叨叨叨;@桃睠艺读 FM)
【作者】:
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Marie-Louise von Franz)(1915-1998)是公认最杰出的荣格继承者,更是童话心理解读最具权威性的代表人物。她擅长文学、语言学、拉丁文、希腊文以及古代历史,并于1933年18岁时遇见荣格后,即追随他直到他1961年逝世。其间,她不仅将跟随荣格所学到的概念与方法运用于童话分析中,也为人做心理分析,累计分析了65,000个梦。
冯·法兰兹博士一生致力于发展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成立“苏黎士荣格学院”,并四处讲学不辍,常受邀到各地授课,内容集结成书,涉及童话、梦、神话学、积极想象、共时性等主题,有多达20余部作品,著作常以大量实际经验与案例,佐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讲述。
【收听方式】:
欢迎大家到各大音频平台收听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