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作家杨潇聊了聊,青年在两个时代的困境、流亡与探索,以及在通勤工具极为发达的今天,如何在旅行中打开感官,重新理解周遭与沿途?
【本期介绍】
每当我们说起西南联大,总会想起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闻一多、陈寅恪、沈从文、汪曾祺、邓稼先、杨振宁……作为八年抗战时期的临时大学,它汇集了中国在那个时代最为出色的教授与青年,在艰苦的条件下,延续着教育的薪火。
但关于西南联大的迁徙之路,以及它在长沙的半年(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下简称长沙临大),却鲜有描述。
八十年后,身为背包客的青年作家杨潇,沿着三百多名师生组成的“湘黔滇旅行团”的路线,以徒步为主,重走了联大从长沙到昆明的西迁之路。他将沿途的所见所闻,和通过检索大量史料重建的历史细节,汇聚而成了这本刚刚出版的新书——《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去年,在一门非虚构写作课上,我得知了杨潇老师正在进行中的写作计划,当时就对本书充满了期待。它像是一段传奇的序曲,先于那些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不疾不徐地引领着我们,在不确定中坚毅向西,既是行走,也是行动。
从这本书出发,我和杨潇老师聊了聊,青年在两个时代的困境、流亡与探索,以及在通勤工具极为发达的今天,如何在旅行中打开感官,重新理解周遭与沿途?
【本期嘉宾】
杨潇:记者,作家,背包客。先后供职于新华社、《南方人物周刊》、《时尚先生Esquire》,2013-2014年哈佛尼曼学者。出版作品《子弟》、《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收听指北】
02:02 关于西南联大的故事有很多,为何它的西迁之路却鲜有被描述?
03:26 杨潇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契机,以及他和“湘黔滇旅行团”的机缘
07:38 除了救亡图存,那个时代的青年还有怎样的困境与焦虑?
13:00 在路上偶遇的一位五保户老人,给杨潇带来了怎样的冲击?
18:55 地方志如何勾勒出家乡的附近与变迁?
22:16 通过地理和水文,重新理解沿途的树与河流
31:59 当我们谈论“流亡”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38:52 作为媒体黄金年代的“遗民”,这次重走给杨潇带来了哪些慰藉/困惑?
45:07 为什么今天媒体和知识界都在呼吁具体的个人实践?观念真的没有立足之所了吗?
50:52 「走出伊甸园」:一场持续了八年、并还在进行中的行走与行动
【本期播客提及的书和文章】
《上学记》,何兆武
《长沙临时大学湘黔滇"小长征"述论》,闻黎明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易社强(John Israel)
《大都到上都》,罗新
《旅人》,胡晴舫
《我们称之为流亡的状态》,布罗茨基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 ,巴巴拉•W•塔奇曼
《双脚走天下 重塑远祖足迹 | 国家地理》,保罗·萨罗佩克
【Logo设计】Sam
【后期制作】王黎子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