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中,有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WHY为什么-WHAT是什么-HOW怎么办”,而今天我就想以“培训不是什么(NOT WHAT)”,来让大家对培训这个专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这样也许能让我们更准确地知道培训的“WHAT”。
版权信息|文:何焰 来源:训讲堂
培训不是上课

很多人一谈起培训,脑海里直觉涌现出老师上课,学员回答的情景;所以很自然地把"培训=上课"联想在一起;而事实上,上课只是一种培训形式,培训除了上课还有实习、仿真现场操作、师带徒、轮岗等等……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对培训的第一认知是上课呢?这里面有一个深层次原因和一个浅层次原因:深层次原因就是“为什么需要培训?”—个企业之所以需要培训,源于企业对达成目标的渴望以及对现状的不满。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一个目标、一个现状,组织的目标与现状一对比就会产生差距;任何一个人都有一个目标、一个现状,个人的目标与现状一对比就会产生差距;如果再把组织目标、个人目标对比组织现状、个人现状一对比,就会产生一种“弥补差距”的需求,而培训无疑就是“解决差距”最好的手段。所以说培训的本质就是“解决差距”!——请牢记,“解决差距”四个字是本文以及作者对所有培训问题思考的原点。
既然深层次原因是“培训解决差距”,那么从浅层次说“什么是最有效的解决差距的手段”呢?对于企业而言,只要能解决差距,上课、轮岗实习、师傅带徒弟、模拟一个真实现场的操作,哪一种形式有效就执行。回头来看,为什么许多人对培训的理解是上课呢,一方面可能培训组织管理者的观念中没有建立起“培训是解决差距”这个深层次问题,观念中认为“培训=上课”,所以只能采用“上课”单一形式,习惯成自然;另一方面,即使认识到“培训不是上课”,但设计不出其他解决差距的学习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是吃力不讨好的,所以采用“上课”这单一形式向上敷衍交差!
培训不是解药

一旦企业某方面出了问题,很多老板就会把培训看成“灵丹妙药”,下属干活不卖力就认为执行力出问题,立刻安排一次“如何提高执行力” 培训课程;中层管理干部缺乏主动性、做事没章法就认为管理素质出问题,立刻安排一次“MTP-中层管理能力提升”培训课程;竞争一激烈,产品滞销、销量下降就认为战略出问题,立刻安排一次“战略管理与商业模式创新”培训课程……其效果呢,一定是“然并卵”!究其原因,在于老板对培训功能的异化和神化的认知!
一个企业之所以出问题,95%原因是由于:“老板的思维停滞保守”、“糟糕的产品”、“经营方向与大趋势相悖”、“财务管理混乱”、“负能量极高的人事管理”这五大要素所造成,这些根源性问题得不到解决,越做培训反作用力就越大!在前面谈到“培训是解决差距”,那么,想做好培训就得找到造成差距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你是培训负责人,“老板僵化保守、糟糕的产品、与趋势相悖、财务混乱、人事斗争”这五个原因哪些是可以通过培训来弥补差距的?答案估计是“没办法!”,既然“没办法”,那么所谓的“执行力、MTP、战略管理”培训做了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要想把培训当“解药”,那么就得搞清楚什么是“病根”,找准“病根”下对药才能有疗效。我在课堂上常说,有人说培训应该是“头痛治头足痛治足”,我说培训应该“头痛也许治心,脚痛也许治腰!”
培训不是福利

调研培训需求的时候,我问过很多员工和部门主管甚至培训负责人,培训是不是一种福利?绝大部分人会说“培训是福利!”。
我特意查了“福利”这个词的含义,其中有两段解读很有意思:第一段是东汉哲学家仲长统文章中 “奸人擅无穷之福利,而善士挂不赦之罪辜”的谠论。按这具体的语境而论,此“福利”乃幸福和利益之谓。另一段是福利泛指工资外的收入(但不补包含奖金),工资有一定的标准,能称为“福利”的,不论贡献大小,人人皆有一份。
根据这两段文字的理解,我对福利的解读是:一、是人人有份;二、带来幸福感的好处;三、不管我用不用福利,但绝对不能缺、漏、少给我!如果照着这个逻辑,那么企业做培训一定要“每人都必须有,学习后会幸福,一个不能少”!我想任何一个企业如果这样做培训,不论老板、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一定会痛恨这种福利,其效果的负面是远远大于正面的!
回到“培训是解决差距”这个原点,谁造成差距,哪个环节造成差距,培训就在哪个地方加大投入,弥补差距!既然投入是为了弥补差距,自然而然核算投入产出比,投入产出比大的自然多做,投入产出比小的自然少做或者不做;所以说,培训应该是一种投资!
培训不是计划

很多培训负责人在制定培训年度计划的时候,就是把“以往的成功经验+未来的判断+收集上来的需求”整合一下做出一份漂亮的培训计划PPT,然后交给领导希望获得批准!这一切看起来很正常合理,但他们在做这份计划的时候,往往把计划的执行设定在一个稳定和常态化的经营环境中,根本不会考虑到企业经营如大海中的航船,这一刻风平浪静,下一刻骇浪滔天;很多企业上半年经营得顺风顺水,可下半年缺濒临破产!
再次回到“培训是解决差距”这个原点,当造成差距的因素发生了变化,原有的计划还有用吗?的确,企业外部经营风险和波动是无法预知,但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是有规律可查询的,同时外部经营风险也是有先兆的,因此做培训计划,第一要不断观察内部规律,尤其是反复发生的事件;第二,还要高度关注公司业务的变化。根据这两者的结合,及时调整对应的培训,只有这样培训才能持续不断解决差距,我在课堂上谈过年度计划中三点式设计——“重点、亮点、改进点”指的就是培训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不断应对变化!
培训不是评估

每次在《培训运营管理》课程上,我都会调查学员培训管理工作中最大的“痛点”是什么?50%以上指的是培训效果难以评估。于是乎,如何有效评估效果似乎成为培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很多人会形成这么一种认知,解决评估难就是解决了“痛点”!
我认为“培训就是评估”是一个舍本逐末的认知,因为评估只是一种对培训实施后结果的客观分析和反映。但各位是否想过,评估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评估是达成“差距是否得到解决?如果没有解决,为什么?下一步该怎么办?”
回到培训的本质,就是“解决差距”(本文的原点)。既然是为了解决差距,那么培训就应该是一种高效的干预手段(注:本观点来自于郜军老师的《培训评估和干预》)。
有效的评估是为了告诉管理者,当一个培训项目实施之后,是哪一种干预力量弥补了TA的能力差距:A因素是因为培训带来提升,B因素是因为工作环境发生变化,C因素是因为组织支持有了改善,D因素是因为领导给予的帮助增强了,培训评估分析出这ABCD四个因素中哪一种是最有效,这种有效因素如何为下一次培训设计提供助力。所以说,培训不是为了评估,而是通过评估后找到有效的强力干预手段!
培训不是事务
作为一个培训管理者,始终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工作的价值在哪里?或者是,我怎么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有价值的?那么,什么是培训管理者有价值的工作呢?74%的培训管理者更希望日常工作主要内容更多的是参与管理层会议,了解业务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46%是希望在对培训效果跟踪和有效性分析发挥作用。可以看出,培训管理者对有自身的工作价值聚焦在从“理解战略—推动落地”这个环节上开展工作。所以说,培训不单纯的事务工作,而是一个基于战略目标执行的过程!
培训不是接受

通常的观念里,检验一个培训效果好坏是学员的认知,而认知是建立在接受的程度上,所以在传统教育中通过考试来验证学员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程度,因此有很多企业在每次培训后都会有相应的考试。但这种做法只是完成了培训效果的50%,因为即使学员接受一个新知识、新技能程度再高,当他回到工作环境中会受到工作条件、监督、时间记忆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有效实施,说白了“无用武之地”,那么,最终培训都会无效果!要想培训产生效果,真正的管理着力点在于设计如何“推动应用”,下图就是一个培训“知行合一”逻辑。

由上图所示,培训不是停留在“知的接受”,而是在返回工作后由培训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的“推动应用”而让学员从“行的感知”,最终形成习惯!有人会问,什么是培训“推动应用”式管理行为呢?
在这里我想简介一下最为关注培训效果的军队培训:在军队中最常用的培训管理有四种形式,分别是:反战式、借鉴式、探究式、实践式。其中应用最广的就是“反战式”,其实就是我们谈的复盘,在解放军中有一个作战传统,每次战斗结束后,不论胜败都会召开会议,讨论在这次战斗中有什么成功经验,有哪些不足,有哪些行为影响了成果,从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这种经验教训如何快速传递给员工在下一次战斗中应用;这就是一个标准的“从行中找知,由知再到行!”的反战式“推动应用”培训管理。所以说,培训不是单纯的接受,而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过程。
培训不是“孤军奋战”
我问过很多学员,在设计和执行一个培训项目中导致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同样,一个培训项目想获得成功,必须获得对应的资源支持,那么培训管理者就需要去有效影响资源掌控人,大家需要明确两件事:第一,谁是利益关系人,第二,他们为什么要支持你?有可能反对的理由是什么?有一次我们为某集团一个MTP项目做了利益关系人分析图,经过课堂讨论大家画出下图。
其实很多事情并不需要自己去太费力,如果赢得大家对项目理解,让更多人从中看到自己的利益点之后,就会自动甚至自发地支持,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的确,培训从来都不是培训管理者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培训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为了各自利益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当你做培训时候,你要懂得谁是你的利益同盟?你要知道如何去说服TA!
培训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一旦掌握,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