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阳生,至后日初长,祝安康!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自古以来,冬至是一个“大”节气,以隆重程度而言,是“冬至大如年”。说到“冬至大如年”,就不能不说到北京的天坛。因为明清时期“国家级”的祈天活动均在此举办。其中,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祭天盛典便是在冬至日。冬至祭天,这也是众多朝代最重要的与节气相关的“官俗”。
每到一个节气,“吃什么”往往是这个节气里最热烈的话题。冬至也不例外,“冬至不吃饺子冻耳朵”,那就好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饺子吧!
北方食饺,南方食粑。冬至如年,糯米做圆。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萝卜,夏至姜。在冬至里,与亲朋好友围坐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好一个节日庆!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冬日已至,时为冬至
冬至一阳生,至后日初长
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