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8卷第50页
惩罚加规则等于恨好方法加规则等于爱
作者:朱哲平
对于惩罚的认识
1,惩罚给予孩子的感受是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会让孩子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错失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思考以及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会被孩子效仿,“以强欺弱”会成为孩子面对问题时的处理方式。
4,会减轻孩子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他的错误。
代替惩罚的技巧
1,转移注意力。
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有趣的事情上,适合不严重或偶然性的问题。
2,明确表达不同意的立场。
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适合行为后果严重,需要及时纠正的问题。
3,表明你的期望
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适合问题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的行为。
4,提供选择
给孩子提供合理的选择,给予孩子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适合问题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或者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动。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适合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失误,需要补充孩子相关的常识。
6,采取行动
适合反复建议仍然不改的问题,或原则性问题,需在表明原则。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适合孩子主观意识的行为,既孩子“明知故犯”的行为,需要承担因此引起的后果。
8,针对特别顽固且不易改正的习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步: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家长可以适当让步。
第五步:达成共识要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