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找对象这件事上

在找对象这件事上

2017-07-06    07'17''

主播: 简单心理

7779 196

介绍:
同学们同学们~最近工作非常忙,电台更新会很慢,请大家去公众号找我们玩哈! 公众号:简单心理(janelee1231) Hi,欢迎收听简单心理Psycast, 你知道,单身狗们聚在一起,是非常乐意畅想“理想中的Ta”的。 我问过很多朋友“你想找什么样的?”,基本上答案可以分为两类。 有的说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比如一个比较内向的朋友,希望能找到和他一样内向的女朋友,两个人安安静静的多美好。 也有人喜欢和自己完全相反的人,另一个内向的朋友,就希望找一个开朗的人,希望对方能让自己稍微外向起来 听起来都有道理。 在找对象这事上,有的人觉得同性相吸,相似的人在一起比较舒服;有的觉得异性相吸,不同的人在一起新奇好玩。 你觉得呢? 心理学研究者支持“相似相吸”。双方共同点越多,就越喜欢彼此。这种共同点包括,态度、价值观、性格、人格特质,处事风格等等。 如果你是一个悲观的人,那么可能更愿意与同样悲观的人待在一起,而不是那些整天积极阳光满嘴正能量的人。 但也有人会觉得,也有很多差异很大的情侣,在一起也很幸福啊。如何解释这些情况? 之所以人们认为「相异相吸」,有可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相似性起作用的方式很巧妙,导致它误导了人们相信,我们互相吸引,是因为我们不一样。 比如,知觉到的相似就会带给我们这种错觉 两个人实际上是否存在很大差异并不重要,只要我们彼此认为对方和自己是相似的就好了。 研究显示,相比于真实相似,知觉到的对方和自己的相似程度无论是在第一次见面时,还是长远来看,都能够更好地预测亲密关系的成功,以及关系满意度。 在某种程度上,人们似乎是和幻想中的伴侣结婚,他们爱上的是某一种人,然后把伴侣想象成这种人。这种构造美满形象是有助于维护亲密关系的。 在另一方面,它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实际上被和自己很不同的人所吸引,就是因为这种知觉错觉使得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某个核心特征的相似,比起其他次要方面的相似更为重要。 比如,双方的处事风格、态度和价值观上的一致,可能比是不是都爱吃香菜更重要。 也许外人眼里,会觉得“Ta都这样了,你还能忍得了?” 但其实某些存在差别的地方,也许并不是伴侣真正在乎的,更不成为他们彼此吸引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可能是对方和我们的理想自我相像 差异性起作用的另一微妙之处在于,有时候人们喜欢那些和自己不同的人,是因为Ta虽然不是我现在的样子,但是理想自我的样子。也就是说,那些我们渴望成为的人,对我们有吸引力。 这种倾向性比较复杂,如果那些人远超过我们的理想自我,而令自己相形见绌的话,这种威胁感和卑微感是非常不快的。 但如果那个人只比现在的我好一点点,那么Ta带给我的就是默默的鼓励而不是羞辱了。 那么,相似性是在一起的全部前提吗? 电影《龙虾》虚构了一个反乌托邦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婚恋受到严格的规定控制,并且有强硬的价值判断:单身是有罪的。夫妻是要匹配的。 单身的人被集中在一个酒店中,他们有45天来寻找配对的伴侣。不然就会被强制转化成一种动物。单身狗的噩梦成为了现实:单身真的会变成狗。 最讽刺的是,这个世界规定,可以结为夫妻的两人必须有“相同之处”。而被认可的匹配都是些非常肤浅、表面的、机械的共同点:都会流鼻血、都瘸腿、都近视…… 一位男士为了与天生经常流鼻血的女伴尽快结婚,每天需要撞桌子来故意让自己也流鼻血。太拼了,没有match创造match也要配。 电影无疑是荒谬的,但现实生活的人们又何尝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世俗规定家境、学历、收入般配,是否是准荒谬的呢? 有些相同点并不是外人可以看到、可以评头论足的“般配”,但却使两人心灵相通,这种微妙而含蓄的相似,也许不能被“官方认可”,但却能把两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最后,来解释一下最初的迷思:有一些看起来明明不一样的人,在一起也很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的确,相似很重要,但我们也承认互补性的存在。 在亲密关系中,互补性让看似不同类的行为共存。 互补性涉及到支配与顺从,就像是S找到M。一个在人际交往风格上倾向于主导的人,会希望另一半听从自己。一个依赖顺从的人,也会希望伴侣在不同场给予自己意见和支持。 所以互补性的存在是基于一个前提:即两人有共同的目标,而你具有的特性正是我所缺的。它更多地指向具体的技能或习惯,而非深层人格特质或价值观。 因此互补的背后还是相似性,毕竟抖S和抖M也都是认可并接受SM的啊。两人的核心观念不冲突,又在行为、能力上互补。这也许是关系最佳的组合状态。 在“寻找人生另一半”这件事上,并没有对错标准之分。而我一个单身狗在这谈论择偶标准又有什么用呢…… 以上就是本期Psycast的全部内容啦,谢谢你的收听,记得订阅我们
上一期: 人们为什么会沉浸于回忆过去?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