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老虎小助手”,点击右下角菜单“会员中心”,获取海量有声学习资源。
你好,我是老虎工作室的静子,昨天刷资讯,看到一条新闻:一个带着孩子在等公交的妈妈,孩子已经上公交了而自己还在站台饶有兴趣地刷手机,孩子一个人坐了一站又一站仍然看不到妈妈,心里急得厉害。
幸好在司机和民警的帮助下,孩子才联系上了这位“熊妈妈”。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恐怕手机才是亲生的。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玩手机丢孩子”等关键字,出来的类似新闻举不胜举,感觉全国各地的父母,在手机面前,都变成了“继任爸妈”,对孩子置若罔闻。
不得不承认,手机正在成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第四者”。
在综艺节目《少年说2》里,有个孩子站在台上说:“小时候,我觉得,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因为在他想跟爸妈说说话,走一走的时候,他们都在看手机。”而自己哭闹时,爸妈总是拿出手机来稳住他,更加坚定了他的认知:爸妈的孩子是手机,而他自己是手机的孩子。
最后他带着哭腔说:我拜托你们放下手机,多陪陪我。说完台下的孩子都在偷偷抹眼泪。
手机原本只是一个通讯工具,但随着电子时代的推进,它更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道屏障,在父母和孩子间这道屏障尤其“厚重”。
孩子叽叽喳喳不停地问一些充满童趣的问题,父母拿着手机,只是偶尔抬头回应一句“嗯”“对”;美其名曰带孩子去游乐场参加亲子活动,到了目的地,依然是孩子一个人面对着一堆冰冷的玩具,父母则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玩手机;
一家人去餐厅吃饭,饭菜上齐给孩子摆好餐具后,家长就开始拿出了手机这盘“下饭菜”,孩子默默吃饭,只有被磕碰到,或者噎到才能从爸妈那儿争取一点注意力。
前几天有个短视频很火,一个大概2岁左右的女娃给姥姥打电话说:你再给我生一个妈妈吧,这个妈妈老玩手机,也不理我。看,父母因为手机对孩子的冷淡,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在一本关于如果高效陪伴的书中,有句话说:对孩子而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她坐在你身旁,你却在玩手机。“假装在陪伴”可能会比缺席带来的问题更严重,因为你的行为在告诉孩子,你并没有那么重要。
孩子虽然暂时对世界的认知不太健全,但他们小小的心灵对陪伴感几乎有天生的敏感度,在他们很小几乎是婴幼儿时期时,如果妈妈陪伴在身边,他们会睡得更加安稳。等长大一点,就更加能感受到什么时候爸妈是在心无旁骛地陪着自己,而什么时候只是在心猿意马地“看着”自己。
过年回家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家有一个两岁的宝宝,话题一来二去就聊到了孩子身上。朋友特别自豪地说:“我儿子特别聪明,这么小,都能自己用手机给自己放动画片了。从输入密码开锁,到找到视频app,到调到少儿专区,一路毫无障碍。一教就会,比他爷爷奶奶吸收能力还强。”说完还孩子给我演示了一遍,果然如朋友所说,已经是手机中级玩家了。
到了饭点,因为被强迫吃饭,孩子大哭不止,怎么哄都没用,最后朋友使出了“杀手锏”:把手机给了他,果然“药到病除”,立马停止哭泣,抱着手机看得入迷。朋友看着直摇头说:“什么都好,就是太爱玩手机了。”
身边的很多父母却都像我那位朋友一样把孩子玩手机当做一项值得夸赞的技能,以及把手机当做哄孩子的工具。
而社会名流们却一直在致力于将孩子与通讯设备“隔离”:乔布斯严格控制孩子面对电子屏幕的时间;比尔盖茨的三个孩子直到14岁才拥有手机;英国的查尔斯王子也曾透露严禁智能设备出现在小公主和小王子的育儿房间内。
他们这么做,不是富人的矫情,而是手机等智能设备除了会让孩子视力下降,睡眠减少之外,还在其他更深层次的方面“残害”着孩子。
1. 意力缺陷
网络上提供的信息丰富但都太碎片化,孩子在观看过程中长时间跟随着炫目的动画和丰富的音效就可以,这些都是被动注意,而学习和探究等需要动脑筋的主动注意长时间不调用,会让孩子很难专注于一件事。注意力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资源,一旦从小缺失,很难在未来学习中胜人一筹。
2. 社交障碍
城市化让邻里关系疏离,每家每户的日常都是在那100多平米的房子里。孩子在上学之前几乎都是被“圈养”的,交流的对象只有家人。而一旦他们开始更多地与屏幕相处,就会不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甚至排斥与人相处,这也是是为什么大部分爱玩手机的孩子都性格内向。
3. 亲子关系疏离
父母下班到家后长时间抱着手机,为了孩子不哭闹,很多家长也会给孩子一部手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
由手机“带”大的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存在感和成就感都是手机给的,会让亲子关系疏离,不会轻易听从父母的教导。
不听话就用手机哄,结果孩子更加不听话,这是一个恶性循坏。看过一则新闻,国外的一则车厢里,无论大人小孩都在低头玩手机,但有一对母子在认真看书,有人问那位妈妈,你是怎么劝说孩子去阅读而不是玩电子设备的呢?妈妈说:“孩子不听我们的,他们模仿我们。”
父母在责备孩子爱玩手机不听话时,更多的应该反思是不是自己做了不好的示范。
电视剧永远都有,游戏一直在更新换代,八卦资讯大部分与我们的生活不相干。但孩子的成长,一旦错过,就再也弥补不回来。
一位作家曾说:父母是有期限的,错过了有效期,再怎么努力也难有效。
在家的时候,少拿手机,多陪孩子。为了打破手机设下的这道“屏障”,每一位父母都应该做到:尽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如果父母一方需要用手机可以去房间里,留下另一方陪孩子;严格控制孩子玩手机时长;多用阅读、运动、绘画等活动开发孩子的主动注意力;参与到孩子看手机过程中;适当与孩子讨论下“剧情”,你要相信,对孩子而言,父母和手机之间,前者才是优先级,后者只是替代品。
在各位父母的生命中,有工作,有社交,有各种各样的精彩,而由父母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他们什么都没有,他们与这个世界最亲的联系就只有自己的爸妈。
最后啊,想跟天下父母说句:放下手机吧,多留点时间给孩子和春天。
片尾:陈粒——奇妙能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