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江南,我心中的那个梦》

【原创】《江南,我心中的那个梦》

2017-11-19    13'36''

主播: 荷岚悦读

47 0

介绍:
 【原创】《江南,我心中的那个梦》 作者 古逸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这是木心回忆童年乌镇写下的诗篇,每每想到便心生向往。 向往能在江南的小镇,找到喧嚣之外的宁静之地。我想象中的江南,不单有一排排临水的青砖白墙,也不止有青石板条路,它更应该是宁静的,然后是淡泊的。如果千万人挤行其中,就失去了那最珍贵的怡静;其次,它应该是带着人文气息的,是文人心中的圣地,里面住着三三两两的文人隐士,而非都是卖货物的商户。 从古至今,文人受挫之后会遁于佛、道,但真正投身寺庙道观的并不多,而结庐荒山、独钓寒江毕竟会带来基本生活上的一系列麻烦,比山林间的蓑草茂树更有隐蔽力的是消失在江南小镇的常态生活中。小镇街市间的隐蔽不仅不必故意地折磨和摧残生命,反而可以把日子过得十分舒适,让生命熨帖在既清静又方便的角落,几乎能够把自身由外到里溶化掉,因此也就成了隐蔽的最高形态。所以江南小镇曾是表面其貌不扬,里面藏龙卧虎的地方。让江南小镇生辉的是文人的描绘,他们笔下的江南有着特别的魅力。 白居易在杭州担任两年刺史,后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这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在白居易其后,苏轼也曾在杭州任职。在杭州期间处理完公事之余,他常到西湖饮酒赏景,尽兴之余写下许多诗词,那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描绘的传神。公元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遥想到江南风景,写下:“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写活了一幅江南的春雨图,让人怎不思念?苏轼的豁达、超然,正是文人们追求的精神升华,而这种精神生长之地最适合江南小镇。 我常想象:在江南小镇里,如若大雨刚歇,游客未至,或是黄昏,庭院冷落,走在那斑剥的青灰色梦里,踏在那苍老的石板桥上,在自己的鞋踏在街石上的清空声音中听到自己的心跳,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悟之中,流连忘返。若能俯身在临水的栏杆上眺望就更妙了。看着眼前水波上乌蓬船缓缓划过,水波在夕阳的映照下五彩斑斓。夜幕降临后,月光下那一团水景虚虚浮浮而又满目生气,在这样的山水间慢慢物我交融,该多好。每每跌到这样的江南梦里,几乎不相信自己曾多次来过,又似乎前生就住在此地,只是故地重游罢了。只可惜,如今一切小桥流水都被挤的水泄不通,我的这种嗜好无疑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侈愿望了。 一想到这,不禁想到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这首《雨巷》是最早启迪我对江南展开想象翅膀的诗篇,我想象着雨中撑着油纸伞的是什么样带着丁香的姑娘,是什么样悠长的深巷,又是怎样的梦般飘过?大概也是源于这首诗的启迪,许多江南风景照片摹仿着诗里描绘的样子。而我,与其说是对这江南的风景感兴趣,不如说是对一种深远的、幽静的、逝去的过往的怀念。 是的,怀念那躲在僻静处的巷,它的动人之处就在于无比的悠闲。我想象的小巷,是那种老江南的小巷,隔绝了红尘的喧嚣,适合喜欢安静的人进去走走。它又深又长,曲折弯生,你望着前面,好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更加幽静。走着走着,间或看到一串苍翠欲滴的的藤萝,在风中摇曳灵动。偶有人家的后花园,冒出红杏数支,娉娉婷婷,在墙头挥手。走过几家墙门,大多都是紧闭,不见一个人景,因为这都是人家的后门。……在这样的巷里踯躅半天,那被红尘浸透浮燥的心,也会渐渐升起淡淡的怡然。如果这样安静的巷还复存在的话,我依然会心生向往要去走走,在我的想象里,它如澄明的水,能净化一切,使人忘忧。可惜,在江南,这样安静的巷越来越少。 在如今快节奏、物质为上的时代,淡泊宁静的江南似乎已经只是一种过去式,一种类似存放在博物馆的旧珍藏品了。现在的江南被商业、国际化,到处是市景喧嚣,人声鼎沸,大街上时常摩肩擦踵;小巷也只存于风景点那可怜的短短的一程,照例挤满了游客,来往常常撞到彼此。……此时,喜欢宁静的人,从梦中的江南回到现实中,时常感受到抵牾。总妄想梦里那安静的江南还复回来,那里应该住着真正的文化智者,在河边小巷间的安适书斋里,悠悠的写着超越时空的思想。 在逼仄的城市高楼里或也能写些小品或赚取眼球的文字,然而真正的鸿篇巨制深刻的艺术创造是需要老江南的安静做为生活背景的。只有在这样安静的环境,才容易专注的构思、创作。江南小镇很可以成为作家艺术家的桃花源,有了这么一个个宁静的家院在身后,艺术家们走在都市街道间的步子也会踏实一点。而这些智者,这些灵魂,现正在大都市人海中领受真正的自然意义上的“倾轧”。 悲呼,江南已不复是大隐的好去处,江南的梦也就无处安放。江南的寻静也难以实现,只是,江南的梦仍旧深深萦绕心头挥之不去。放眼四周,只怕其它地方的宁静也如这江南小镇逐渐消失怠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