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社交恐惧症越来越严重?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社交恐惧症越来越严重?

2022-11-02    04'46''

主播: 小鱼电台❤

107 0

介绍: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 "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社交恐惧症越来越严重? " 突然意识到我们好像已经把 " 社恐 " 当成一个调侃,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可实际上, " 不想社交 " 映射出的一种心理是: 我真的不想再去 " 伺候 " 别人的情绪。 那些我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时刻,才是属于我生活的解药。 图片 前段时间经常熬夜加班,晚上十点多回家成了常态。 好不容易等到周末想休息一下,一个来北京工作不久的朋友想来我家找我玩,因为很久没见,所以没好意思拒绝。 那天,朋友从吃午饭开始嘴就没停过,一直在跟我吐槽自己的工作。 我从一开始给她提供安慰和建议,到后面只能说些 " 是吗? " " 啊? " " 真的好讨厌! " 这样的糊弄话术。 图片 朋友走了之后,天已经黑了,明明一天没出门,我却感觉到疲惫。 我好像一直都是这样,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周围人的情绪垃圾桶。 不管自己在做什么,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帮别人消化情绪。 自己委屈的时候,却很难从别人那里得到有效安慰,最终还是要自我治愈。 可是,人的能量是有限的,被倾倒进身体里的负面情绪,不会自然而然地消失,而是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积压。 我也是很久之后才反应过来,自身难保的成年人,治愈了别人就难以治愈自己。 图片 其实,习惯性把自己的情绪往后放仅仅是一种表象,背后代表的是,我们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想法不重要。 之前和朋友聊起 " 为什么要来北京 " 这个话题,几个人最有共鸣的答案是 " 自由 " 。 因为学生时代读哪所学校,学什么专业,毕业后找什么工作都会被父母干涉。 图片 朋友上大学报志愿时,被妈妈要求报金融,原因仅仅是妈妈认为这个专业好找工作,可以得到可观的收入。 毕业后,她通过考试入职了一家银行,过上了妈妈以为的理想生活,但她却说,那段日子大概是她人生中最黑暗压抑的时刻。 每天早上8点到银行,一整天被锁在柜台里,晚上5点下班后,又要开会到8点,通勤还要3个小时, 不仅个人生活被工作挤压,还要承受这份不喜欢的工作带来的低价值感。 更令人难受的是,单位里复杂的人际关系。 每次工作上的交涉都像是一次小型的人际关系修罗场,生怕说错哪句话,生怕被别人 " 穿小鞋 " 。 28岁那年,她做了人生中最大胆的决定——辞职来北京。 图片 来北京之后她才发现,那些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喜好安排的时间,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小到今天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大到从事什么工作,和什么样的人恋爱,要不要结婚……都可以完全由自己做主。 其实忠于内心并不意味着制造一场大动干戈的改变,而是要意识到:我对这些事情,是有着决策权的。 图片 王菲曾在写真集《Face to Face》里写过: " 要恍惚面对世界,笔直地面对自己。 " 学着用旁观者的视角描述自己,只有这样才会看见自己真实的模样和真正所需要的东西。 现实中,我们习惯性地把注意力聚焦在别人身上。 可是,停下来想想,那个最该被讨好的人是自己才对。 图片 因为那个永远站在你这边,永远支持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活着的每一天都要告诉自己:我的想法很重要,我的喜怒哀乐很重要,我的每一个情绪都值得被看到。 尽全力爱自己,才有余力爱别人,这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去学习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