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2)

《自卑与超越》(2)

2021-01-14    14'59''

主播: 知足常乐😽😆🎥

81 0

介绍:
昨天我们了解到,生而为人,你我都受到三大约束的制约,所以每个人都需要面临“职业、社会与性”三大问题。   在回答三大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以行动,诠释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意义。   那你有没有想过,激发我们做出各种行动的动机是什么呢?   你认真工作,想多赚点钱带爸妈出国玩;你学习外语,希望能在职场上有更多机会;你积极与另一半沟通,期待与对方共建一个美满的未来。    你有没有发现,你的努力,都是想要争取更好的生活,而这些努力,在阿德勒看来,都是因为我们想要摆脱自卑感。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自卑感对人生的影响,并学习如何利用自卑感,建构更好的自己。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人人都有自卑感   回想一下,你有自卑的时候吗?   读中学的时候,再怎么用功也考不赢班上那个永远的第一名;工作好几年,薪水还没赶上平均工资,90后的淘宝主播却已经年收千万;还在感叹找不到好对象时,却惊觉高中同桌的孩子都已经要上小学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发现自己有不足于别人的地方,因此,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自卑感。   看见别人过着我们向往的生活,羡慕别人拥有成功的事业,对于无法达成心中理想状态的自己,此时,自卑感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不过,自卑感并不是一个负面的字眼,阿德勒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是因为自卑感而发展出来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人类是地球上最弱小的动物之一,我们既没有狮子的威猛,也没有鲸鱼的巨大身型,如果你一个人落入了荒郊野外,生存就变成了巨大的挑战。   所以,为了摆脱对外在环境的无力感,人类选择了结群而居,并透过各种发明,改善生活的处境,补足人类天生的弱势。   由此可知,人类的行为实际上是出自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人生而不完美,但如果我们能保持勇气,就能通过唯一的方式来消除自卑感,那就是改善现状。   篮球之神乔丹也有过自卑的时候。  、 乔丹小时候刚开始打球时一直赢不了哥哥,让他觉得非常失落,衍生出了自卑感,但就是这份失落的感受,促使他更加强巩固各种基本功,疯狂地练球、研究战术,最终他打赢了哥哥,通过不断战胜内心的自卑感,今天我们看到才能看到乔丹的神话。   由此可知,从小孩到大人,我们追求改善当下处境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消除心中的自卑感。    从自卑、到自卑情结   虽然人人都有自卑感,但是,没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一定会采取某些行动来改变现状。   《国王的演讲》中,男主角约克郡公爵由于自己患有口吃的人,无法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甚至屡次在重要仪式上出丑。   但由于政局变动,约克郡公爵需要继承王位,在这样的压力下,他与妻子努力寻求治疗方法,他努力练习,慢慢克服心理障碍,最终在全国人民面前,发表了最为激动人心的演讲。   约克郡公爵的努力,就是他为了克服自卑感而做出的变化。 但如果一个人并不想努力,他认为自己没办法改善困境,但又想要摆脱自卑感带来的压力,那么他就有可能会由自卑感发展出自卑情结。   所谓的自卑情结,是指当有问题出现的时候,一个人无法恰当地应对,而且还会坚信自己绝对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就好比同样是口吃的人,并不打算通过练习来治疗自己的口吃,他只是选择不说话,因为只要自己不开口,就绝不会出丑。但他的口吃永远不会被治愈。   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自卑感与自卑情结的差异。   如前文所说,妥善利用自卑感,可以成为我们进步的契机。   例如有个人对自己的学历很自卑,但正因为对学历不足的自卑,他认为“我必须更加努力,弥补学历的短板。”   这份自卑感,就为他的人生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但自卑情结认为现状是无法改变的,唯有逃避才能解决问题。有自卑情结的人限定了自己的活动范围,他们更在乎“不要失败”,而非“争取成功”。表现出来症状是犹豫不决、固步自封,甚至在困难面前畏缩逃避。   新东方创办人俞敏洪在北京大学读书时,除了课业,在社团、感情、人际网络等其他方面都没有任何拓展。   为什么他没像其他北大学生一样,拥有一段精彩的大学生活呢?   这是因为,他对自己农村出身的深刻自卑,让他内心充满了恐惧。   想竞选学生干部,但俞敏洪觉得自己一定选不上,如果真的失败了,被人知道了只是更丢脸,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参选。   至于谈恋爱,俞敏洪心里也很想处个对象,可是他认为,一旦他向女孩子告白,对方一定会认为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被拒绝实在太没面子了,那不如不谈。   所以为了避免失败,大学时的俞敏洪,除了念书之外,干脆什么也不做,他这样的状态,就是自卑情结的典型思维。   有自卑情结的人,特别容易陷入“外部因果律”,也就是说,把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强硬地联系在一起。   这就好比,一样是对学历的自卑,有自卑情结的人则会说:“我就是因为学历低,才做什么都无法成功!”   在婚姻中,这个表现也十分明显,如果有自卑情节的人面临不是那么幸福的家庭,他会把自己工作的失败也归咎于家庭不和睦上。   他们把自己的缺点当成不想为某事付出努力的借口,甚至还把自己的失败,推卸给别人负责,这导致他们什么都不做,就果断地认为自己做不到,也认为现实无法被改变。    利用自卑感,成为更好的人   前面我们提到,自卑感是人类改善生活处境的动力,既然人人都有自卑感,那就代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藉由自卑感,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   你可能无法想象,本书作者阿德勒,这位被公认为最伟大心理学家之一的人,从小,就常常感到自卑。   阿德勒身体不好,五岁时差点因为肺炎死掉,而且他其貌不扬、个子矮小,又有佝偻病,小小年纪就驼背、行动不便。  此外,课业方面阿德勒也不太在行,在班上老是垫底,更让人气馁的是,他有个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哥哥,三不五时就被拿来作比较。   生理的缺陷与各种不如人的表现,使得阿德勒十分自卑。   不过,这个在别人眼中看来命很不好的小孩,最终却克服了自卑,超越自我,拿到了医学博士的学位,成了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家。   他以自己的生命经历告诉我们,就算你天生拿了一副烂牌,仍旧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写命运,实现自我。   就像《超级演说家》冠军刘媛媛说的:“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希望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那么该怎么克服自卑,成为更好的人呢?   重点在于,你得以积极的视角去解读生命里的各种“经验”。   阿德勒认为,决定人生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我们赋予经验的意义,所以,一个人如何去解读经验,将影响着他的行为和命运。   举个例子,曾经有份研究报告指出,父母离异的孩子,未来恐惧婚姻的机率也比较高。   如果用阿德勒的观点来看,这就是一种消极的决定论,把一个人未来的发展,限制在了过去的经历之上。  阿德勒不否认父母离异会给孩子带来影响,但是,真正对孩子婚姻起关键作用的,是这个孩子的主观视角,如何看待父母的婚姻。   主观的意义有个优势,就是我们可以自己选择用什么角度来解读一件事。   所以,把父母离婚看成是优点还是缺点,全由这孩子自己主观决定。   如果他消极地看待父母的离异,或许他会觉得这世上不可能存在幸福的婚姻,所以他不敢结婚;但如果他积极地解读父母离婚这件事,他可能会认为自己学到了组建家庭时,要在婚前做更多沟通,为婚姻付出更多心力。   因此,一旦你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生命中的各种不足,就能透过改善现状,消除内心的自卑感,成就更好的自己。    结语 今天,我们了解了自卑感是改善自我的动力来源,但自卑情结却会让人不断找藉口,导致我们止步不前,如果想要利用自卑感成就更好的自己,就必须以积极的视角去解读生命里的各种经历,赋予经历正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