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了解到,自卑感是你我改善自我处境的动力,甚至可以说,我们今天能有各种高科技的产物,都是人类为了摆脱自卑感而发明的。
但在面对自卑时,有些人会因为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产生了自卑情结,认为自己无法成为更好的人,而放弃努力。
但还有一些人,为了消除内心自卑感,展现出十分自负的一面。无论聊什么,他都要贬低别人,一副自己什么都懂的样子;听到别人任何新构想,他都要泼冷水,但自己也没提出什么好创意。
而影响他们的,是阿德勒提出的另一种情结:“优越情结”。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什么是优越情结,并学会如何终结优越情结,让自己走上不断跃迁的道路。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卓越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什么是优越目标。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会因为对现状不满而产生自卑感,自卑感将成为我们想要改变眼前困境的动力,去追求更完善、更优秀的自己。
而你所期望达成的那个理想状态,就是专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优越目标。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中的雪利博士,生在美国十分歧视黑人的年代。

那个时期的美国南方,黑人能出入的场所、可以下榻的酒店,都被严格限制,如果不小心走错地方,都有可能性命不保。而且越往南方走,对黑人的歧视越严重。
雪利博士明明可以在纽约享受众人的追捧,过着舒服的生活,但他却不顾生命安危,选择到美国南方进行巡回演奏。
是什么原因,让他到愿意去承受那些不公平的待遇呢?
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氛围下,大部分的黑人们都对自己肤色感到自卑,而雪利博士希望以自己高超的琴艺与有教养的行为举止,改善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让黑人们不再如此自卑。
他的优越目标,就是为他的黑人同胞们争取应有的尊重。
优越目标,源自于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描绘,所以优越目标不是图表上一个确定的点,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举个例子,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会建立学习目标:要取得好成绩,比如期中考考进班级前二十,期末考再考进班级前十。但这样的目标并不能算优越目标,“取得好成绩”背后,是希望成为优秀的人的向往,这才是一个人的优越目标。

优越目标可以说是我们一生的推动力,为了达成目标,就会有一系列相匹配的行为,因此,一旦你理解了某个人心中的优越目标,就可以解释他的所作所为。
一个投身于环境保护事业的人,一定会从小就节约用水用电,坚决不浪费;一个想成为“超人”的人,也一定会帮助弱小;《绿皮书》里的雪利博士,为了改变社会对黑人的刻板印象,举止优雅,严于律己。
当我们一旦确定了优越目标后,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不会再有偏差,一切行动都会切合这一目标,可以说,有优越目标的人将会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优越情结带来的虚假优越
但不是所有目标都能被当作优越目标,一些人用掩饰的方式来对抗自卑感,甚至生出了虚假的优越感。
盖瑞小时候身材矮小,经常被其他孩子欺负,为了掩盖自己的自卑,他在内心幻想了一个强壮的、不可战胜却充满暴力行径的人,并将暴力施行到玩具、花草甚至流浪猫狗身上。
现实中的他依然很弱小,但他认为自己没必要改变现状,因为内心里的巨人已经帮他完成了使命。这种通过建立优越感来麻痹自己的情结,就是优越情结。

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就像一把刀的双面刃:自卑情结让人固步自封,在还没采取行动之前,就已经认定自己不行;优越情结则是以一种虚假的强大来展现自我的优势,企图掩饰内心的无力和无奈。
也因此,我们可以将优越情结视为有自卑情结的人用来逃避的方法,他们把虚假的成功当作自己的优越目标,安抚了心中无法忍受的自卑感。
一般人的优越目标,是让我们为之奋斗,想要成功的正向动力,而有优越情结的人,却对优越目标进行错误的解读,导致他们所作出的行为,无法有效地解决心里的自卑。
阿德勒遇过一个病患,这个少女从六、七岁开始偷东西,十二岁开始与男孩子混在一起,晚上也不回家。
经过阿德勒的了解,原来,这个少女的父母离了婚,少女由母亲监护,但少女的母亲并不想要这孩子,母女关系十分紧张。

少女心一点也不喜欢偷窃或和男孩子们厮混,但是这些行为可以向母亲示威,证明自己的强大。
女孩觉得,只有通过制造麻烦,她才能伤害母亲,而自己才能从中获得优越感。
带有优越情结的人,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有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才是完美的,而实际上,现实中的他们已经一团糟。

如何终结优越情结
前面我们说过,优越情结会带给人们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但对减轻自卑并无实质帮助,所以,如果想要让自己好好地利用自卑感,持续完善自己,就必须摆脱优越情结的束缚。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终结内心的优越情结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直面内心,面对那些我们不愿承认的、使你我感到自卑的事物,并找到真正能消除自卑感的优越目标。
例如阿德勒的病人,少女的自卑,来自于她和母亲恶劣的关系。
如果她想要摆脱这份自卑,只有正视自己和母亲的关系,以和平沟通的方式来缓和与母亲的关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是用伤害、背叛来报复母亲。

也例如雪利博士,一直以来,他的自卑来自于不被白人尊重与融入不了黑人同胞。
但最后,他选择了勇敢直视内心的自卑,重新设置了他的优越目标。
所以,面对白人服务员的刁难,他不再为了展现教养而忍气吞声,以拒绝演出的方式,展现了同而为人,应得的平等与尊严。
而面对内心一直渴望的黑人族群归属感,雪利博士终于也不再自以为清高,用自己的音乐,为同胞们带来了快乐,也摆脱了以身为黑人为耻的自卑想法。
一旦优越目标改变了,我们的思维和习惯也会跟着改变,因此,唯有勇敢地面对心里的自卑,并找到真正能消除自卑感的优越目标,才能终结优越情结对我们的影响。
那真正能消除自卑感的优越目标应该是什么呢?
阿德勒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他人,所以在阿德勒看来,优越目标必须是造福他人、为众人利益着想的。而实现优越目标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合作。

就像歌手萧敬腾,他在青少年时期特别叛逆,天天抽烟、打架、逃课,争取凌驾于父亲的优越感。
后来,他因为不良行为接受社会辅导,接触到音乐,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于是他发愿要回馈社会,帮助更多人。
随着萧敬腾把优越目标设定到了造福他人之上,他的人生越来越好,除了演艺事业蒸蒸日上之外,与父亲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消除了年少时的自卑。
当你直面了自己的自卑,跳出优越情结的虚假优越,摆正了能体现生命意义的优越目标,你就能往正确的方向前进,成为更好的人。
结语
今天我们了解了,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如果遇上了无法解决的自卑,有可能会发展出优越情结,如果想要终结优越情结,那我们就要直面内心的自卑,找到正确的优越目标,如此一来,才能消除造成优越情结的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