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一直按照这样的轨道运行,太阳、秋千、何干、毛物,该有多美好。
虽然家族的鼎盛之花已经凋谢,但这一家人生活的习惯和步调仍是精致考究的,不免还是要讲讲排场,显显富贵。
张爱玲后来回忆道:“家里很热闹,时常有宴会,叫条子。我躲在帘子背后偷看,尤其注意同坐在一张沙发椅上的十六七岁的两姊妹,打着前刘海,穿着一样的玉色袄裤,雪白地偎倚着,像生在一起似的。”
有一段时间,爱玲每天晚上都会被带到起士林去看跳舞。在裙角飞扬的场合里,孩子的焦点却是不同的。
她坐在桌子边,面前蛋糕上的白奶油高齐眉毛,她可以吃完一整块,然后在那微红的黄昏里渐渐打着盹,照例到三四点钟,趴在佣人背上回家。
一次,爱玲留意到,张干将一个生涩的柿子放在抽屉里,随后仿似忘记了它的存在。她每隔两天就会拉开抽屉看一看,然后观察张干的状态,但不知为何,就是不愿提醒或是发问。
日子久了,那柿子腐烂为一摊水,证实了爱玲的猜测,却已成为不可挽回的定局。
童年时看似不经意的一段往事,却兀自影射着张爱玲一生的轨迹——她那样不经意地来到人世间,在灰色的布景里渐渐成长,长成一颗青涩的果实,而后离开家族的枝丫,被不知名的大手摘落进凡尘里。

历经世间的滚滚洪流之后,因着那“奇异的自尊心”,她最终将自己幽闭在一方空荡而又狭小的空间里,是一厢情愿,也是被逼无奈。
然后呢?然后再没有人看顾她,让她兀自地红了,透了,熟了,而后又烂了,腐了。
偶尔有人伸颈窥伺,也只不过是为了猜测一场宿命。然而那又如何呢?她最终还是成为不可挽回的定局,连她自己都兀自叹息。
然而不管怎样,那时的世界是轻柔而美丽的,偶有一些小小的坏情绪,也都是小事情,比如背书的苦恼。
家里为姐弟俩请了私塾先生,无忧无虑的游戏时光因而被削减去了大半,枯燥的背书生涯让爱玲感到痛苦难安。
曾有一年的年初一,爱玲嘱咐何干,天亮就要叫她起床迎接新年,但佣人们担心小姐熬夜读书太辛苦,所以没有忍心叫醒她。
醒来后,爱玲伤心地哭了,因为鞭炮已经放过了,她觉得“一切的繁华热闹已经成为过去,我没有份了”,于是“躺在床上哭了又哭,不肯起来,最后被拉了起来,坐在小藤椅上,人家替我穿上新鞋的时候,还是哭——即使穿上新鞋也赶不上了”。
说是童言无忌,然而小爱玲的话语却总是成谶——最终一切的繁华热闹成为过去,没有她的份,无论她曾经怎样努力地追赶,即使是穿上了新鞋追赶。没有用的。
小女孩的烦恼也有一部分来源于容貌漂亮的弟弟。
不知是出于忌妒,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每当爱玲听到家人们夸奖弟弟的大眼睛或者长睫毛,就有些气愤。
在宅子的上上下下,男尊女卑的观念也不时会露出马脚,小爱玲对此常常报以一声冷笑,和高傲扬起的小脑袋。
弟弟的确长得很秀气,爱玲后来在文章中有这样的记载:“从小我们家里谁都惋惜着,因为那样的小嘴、大眼睛与长睫毛,生在男孩子脸上,真是白糟蹋了。”因为这种微妙的比较,爱玲身边的何干也似乎低人一等,处处让着弟弟身边的张干。
爱玲气不过,有时会忍不住帮着何干争论,但换来的是张干恶狠狠的气话:“你这个脾气,将来要嫁给谁去?恐怕会嫁得远远的,弟弟也不要你回来!”每当爱玲表示不服的时候,张干还会指出爱玲握筷子的位置,来再次论证自己的观点:“筷子抓得近,嫁得远。”
小爱玲听了,连忙将手指的位置换到筷子的尾端,但是狡猾的张干会立刻改口:“抓得远当然也代表嫁得远。”于是,憋得满脸通红的小女孩总是瞪圆了眼睛,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了。
其实,弟弟的童年也并非没有烦恼。跟爱玲比起来,他身体比较虚弱,又不会读书,也吃了不少苦头。

因为忌妒姐姐画的图画,他有时会偷偷毁掉几幅,或是画上几道黑杠子。因为身体虚弱,大人们在他的糖里面掺了黄连汁,用浓浓的苦来浇灭孩子的期待。
他仍然馋,哭得十分伤心,家人又把他的拳头涂上黄连汁,只为了让这个可怜的男孩断念。
后来,爱玲回忆起小时候的种种,也叹息着说:“我能够想象他心理上感受的压迫。”
不过,在爱玲八岁之前,所有的烦恼都是美丽童话中的小插曲,生活的主色调仍是温暖的。在毛物为他们构造的虚拟世界里,两姐弟用最活跃的想象力丰富着童年的记忆。
小爱玲会把他们设想为能征善战的两位勇士,她叫月红,手持宝剑,弟弟叫杏红,武器是两只铜锤。
构成故事的还有一些虚拟人物,故事的背景发生在“金家庄”,时间是在黄昏时分。随着“叮叮咚咚”的切菜声,金大妈先粉墨登场。接着,众人狼吞虎咽地吃过晚餐,便提上武器去攻打敌人。
翻山越岭的过程中,总有人先英勇地杀败两只老虎,夺过两枚老虎蛋,将那老虎蛋切开来,竟与煮鸡蛋一模一样。
尽管小爱玲对自己编故事的能力沾沾自喜,但弟弟却不总是捧场,常常放弃配合,搞得张爱玲很是气恼。
弟弟有时候也小试牛刀,但编来编去,就是一个路人被老虎追赶着,拼命地跑,又拼命地追……没等他进入正题,爱玲就笑得直不起腰来,有时爱怜在他的小腮帮上印上一个吻。
童年的美丽时光串联成欢快的儿歌,跃动在旧日的阳光下。
这是爱玲与寻常女孩一样拥有的金色回忆,她也曾在年不经事的时候,与这世界进行过最直接的交谈。
若干年后,人们追溯这个女孩迥异于常人的性格源头,发现父母亲的家庭角色有着深刻的影响,而那段热粥一样温暖缠绵的岁月就成了小爱玲生命中最纯粹、最闪亮的珍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