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你现在正拿着手机,无心地翻看些信息,甚至转头就忘掉。
这些随意划过的信息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吗?
2014年,Facebook曾做过一个充满争议的实验。
涵盖60万用户,对一部分用户屏蔽好友的积极动态,对另一部分用户屏蔽好友的消极状态。
仅仅一周后,持续看到积极动态的人发布的动态也更为积极,反之则更为消极。
是的,如今网上冲浪,都需要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有多容易传染?
德国乌兹堡大学将志愿者分为两组,给他们分别听两段枯燥的录音内容。
虽然录音乍一听,都没有什么区别,但前者语调轻快,后者忧愁。
结果表明,前者听完后更为愉快,后者听完更为阴郁。
由于录音语调难以察觉,他们甚至弄不明白自己心情变化的原因。
换句话说,情绪的传染几乎十分迅速,且难以察觉。
那些从你眼前溜过的情绪信息,那些环境中不易察觉的情绪信号,一个令人愤怒的热点,一段毒舌的评论,一首低沉的歌,都正在不知不觉影响着你。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
晚上失眠,胡思乱想,觉得空虚孤独,刷刷手机,却越刷越空虚;
工作找不到方向,焦虑迷茫,想刷刷手机消磨下时间,却越刷越焦虑;
被信息背后的情绪逐渐淹没,容易让我们自身的情绪处于失控状态。
“货拉拉女孩跳车身亡”,不久后的一天晚上,我就接到朋友的电话。
她声音颤抖,几乎要哭出来,说:“我家进小偷了。”
她拨通我的电话,去门口查看,才发现只是风太大吹的门响。
末了,她才谈到,最近因为这个事件,看了太多独居女生出事的新闻,整天提心吊胆的。
正如尼采所说:
获得真正自由的方法是要学会自我控制。
如果情绪总是处于失控状态,就会被感情牵着鼻子走,丧失自由。
所以那些精神自由,保持独立思考的人也正是擅长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不仅是网络信息,人际关系中,情绪传递也是无形中影响着彼此。
一项实验让志愿者分组讨论给员工分配奖金的任务。
他们给每组都安插了一个研究人员,在特定时候表现出特定的情绪。
有时是热情,研究人员会微笑,和组员有眼神交流,语速较快。
有时是沮丧,研究人员会懒散地坐着,避免眼神交流,语速较慢。
小组中的志愿者不仅被研究人员的情绪所影响,并且倾向于将情绪的原因归结于自身。
换言之,当我们被他人的情绪感染时,我们常常难以分辨哪些是自己的情绪,哪些是他人的情绪。
我的朋友晓静春节后,便陷入了深深的自卑。
她已29岁,节前便做好准备,回家会被催婚,提醒自己一定要坚定立场。
可听了太多人生劝告:“你要注意打扮自己呀,这样谁会要你”;“你工作赚再多钱有什么用,没人照顾多孤独啊”;“年龄越大,越没人要啊”......
就这样,晓静一边清醒地告诉自己“我目前并不想结婚”,一边忍不住焦虑“我是不是真的糟到没人要”。
你看,情绪不仅会相互感染,还会以情绪为载体传递一种思维方式。
心理学家调查过100个住同一间宿舍的室友。
在刚入学时、3个月后和6个月后分别测量他们的抑郁水平。
数据显示,那些抑郁水平在入学时较高的人,他们室友的抑郁水平在随后也逐渐提升。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给室友传递了一种“反刍”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反复回忆不愉快的经历,并沉浸其中。
负能量的人,如同漩涡。
他们抱怨工作,抱怨同事领导,抱怨朋友家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他们放弃自己的成长,如果自己过的不好,都是社会不公。
他们阻碍你前进的步伐,如果你想做点什么,在他们口中总是不可能的。
一旦进入这样的圈子,负能量的情绪会迅速感染你,就像是走到了一个黑暗的角落,看不见阳光,看不见希望,在怨天尤人中自暴自弃。


如何更好地利用情绪感染?

“三分钟心理学”充电时间
第一,了解自己,发挥你的优势。
ElaineAron调查发现,人群中约20%的人有着高敏感的大脑,他们更易接收到外界的信息,更易被他人的情绪所影响。
其实,对高敏感的人而言,充分发挥优势,也能通过敏锐的感知力体验一个更为丰富的世界。
就像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写到:
你要从经历中获得体验,然后用体验去改造自己,通过不断的体验对世界产生更深的理解,最终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如果想要寻找人生的意义,就需要有足够的体验和敏感度,要善于体察各种细微的感觉。
如果你并不是那20%的高敏感人群,也不必灰心。
因为拥有“钝感力”,对周遭事物并不过于敏感,反而是迟顿一些,常常能帮助我们保持自己的节奏。
第二,选择输入的信息。
一位朋友客厅的一张照片让我至今难忘,那是他大学时候去支教的照片。
我问:“为什么把这张照片挂客厅里?”
他说:“那是我到现在为止最有热情、最有成就感的一刻,我感到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能够帮助别人,能够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工作几年后失去了许多热情,每天都不想醒来面对生活,就把照片挂在这里提醒自己。”
他挑选照片,诱导自己的情绪,引导自己的行为。
是的,不止是负面情绪,正面情绪也能够传染。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候,学会挑选信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正如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要向前走。”
第三,靠近“正能量”的朋友。
说到正能量,或许你会想到毒鸡汤。
其实,正能量并非不看苦难,盲目乐观,而是一种看清困难,仍能选择迎难而上的生活态度。
如同作家李尚龙说:
“负能量是在鞭笞别人的不好,责骂社会的不公;正能量是在讲完后告诉你,即使再苦,我依旧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一些。”
柬埔寨的难民营,曾被绝望淹没。
帕莉回忆到:
“虽然从战争中幸存下来,但我总是看到妇女们不动、不说话、如同瘫痪了一般,他们正在死于抑郁。”
帕莉决定建立关爱抑郁中心,她总会先花3个小时听对方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必须要了解她们的故事,才能理解每个人必须要击退的是什么。”
最终,这些绝望的人开始聊天,一点点学着彼此信任,分享那些不愿告诉任何人的故事。
心理学研究发现:多交正能量的朋友能让人身心受益。
正如有人曾说:“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彼此之间做的是加法,和负能量的人在一起,做的却是生命的减法。”


其实,情绪感染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2个月大的婴儿在听到哭声时,就会跟着哭起来;4个月,当别人对他微笑时,他也会跟着笑起来。
这是我们理解他人,发展同理心的基础。
而那些流动起来、相互传递的爱,总能击退抑郁和绝望,让我们继续前行。
最后,我们选择信息,选择朋友,不断修炼自己,并不是为了不去接收负面信息,不去感受负面情绪。
而在于分辨环境、他人和自身,将更多的精力、时间和能量留给自己,成为你真正想要成为的自己。
或许,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
如同老子被骂后,平静回应:
“你骂我是牛、是马、是老鼠,又有什么关系?改变不了什么,我还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