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中要拼业绩,生活里要应付一地鸡毛。人们常常跟时间赛跑,内心逐渐变得焦虑、空虚,甚至失去生活的本心,对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渐渐产生厌倦。很多人也开始停下来反思,这种拼命往前赶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吗?太多的物质真的会让我们变得快乐吗?其实,如今很多人心中的困惑,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有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他就是美国著名作家、自然主义者和哲学家梭罗。在梭罗看来,真正的快乐只能通过内心去获得,我们的内心充满良知和智慧,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梭罗,1817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十六岁进入哈佛大学求学,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从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梭罗独自在瓦尔登湖边生活。这里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营造了一种独特的精神乐园。结束这段独居生活以后,梭罗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全部记录了下来,出版了散文集《瓦尔登湖》。在书里,作者表述了自己对自然、人生和真理的认识,书中字字珠玑,语语惊人,充满智慧,闪烁着自然主义的不灭光辉。梭罗一生所追求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无条件的相容,是一种出自内心的自我探索,更是对生活本身的渴求。今天,兹心就带大家一起走进瓦尔登湖,走进梭罗的小木屋,去感受梭罗笔下的平静的生活。01人生最高级的活法是讨好自己网上有一句话说:人生最高级的活法是学会讨好自己。的确,当我们经历了太多磨难和困境时才会醒悟,在生活里最不该为难的人就是自己,最该爱的人就是自己。原来,真正自在的生活并不是讨好别人,也不是迎合大众的眼光,而是讨好自己,坚定自己的选择,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梭罗就是一个勇敢选择做自己的表率人物。1845年,28岁的梭罗经历了人生中最煎熬的时光。作为杂志社的记者,他频繁投稿却无法得到主编认可;相互扶持多年的哥哥也因为患上破伤风而撒手人寰。这一系列变故狠狠击中了梭罗的心;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反省,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终于,他在极端的痛苦中结束了自我内耗,放弃了哈佛大学的光环,不顾旁人的眼光,只身一人来到了瓦尔登湖,开始了短暂的独居生活。在这里,梭罗彻底过上了一个人的日子。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不想干活的时候就去湖里划船,有空闲时间就去看书。来到瓦尔登湖,梭罗真正做到了身心合一。因为他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在做让自己感到舒服的事。梭罗真正成为了他自己。兹心觉得,生活没有对错,无论我们选择哪种人生,都要遵循自己的内心。让自己过得舒服,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才是勇者的姿态。清末明初的大才子李叔同,前半生进出各种名利场,无论音乐、戏剧、书法、绘画皆是一流,堪称全才大师。但是在盛名抵达巅峰之际,他却选择抛妻弃子,遁入空门,从此苦修半生,最终成为了德高望重的弘一法师。在兹心看来,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何其珍贵。在有限的时间里勇敢做自己,让自己过得如愿,身心取得一种平衡,这才是无愧的一生。我们也只有与自己真实的内在和谐相处时,人生才会越走越顺。02真正的富有,并不是拥有多少奢侈品书里写到,大多数奢侈品,以及许多所谓的生活的舒适之处,不仅没必要拥有,而且还是人类思想崇高的确凿障碍。因为太多奢侈品归根到底都是身外之物,耗用大量的精力去追求物质生活,不仅会让我们沦为物质的奴隶,甚至会掉入名利的泥沼,阻碍人类思想的进步。而真正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只要必需品就已足够。梭罗在瓦尔登湖独居的两年时间里,吃穿用度上所用到的东西少之又少。房子就用一些木板建造而成,只为遮风挡雨;食物都是自己亲手种植的,够吃就行。梭罗用物质上的“极简”,始终如一地践行着精神上的“极富”。他看清了物质带给人们的困扰,所以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心的沉淀。兹心认为,物质世界的纷纷扰扰终究都是过眼云烟,很多拥有都是一瞬间的快感。我们应该做的是关注自己内在的需求,因为精神世界的丰盈才是真的富有。孔子的弟子颜回,便是这样的人。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很欣赏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在颜回看来,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就足以过得快乐。因为他的心思完全不在吃穿用度这些物质的层面,而在于内心。他用心做学问,尽管在物质上很匮乏,但是他的内心足够富有,所以在贫瘠的环境里他也能自得其乐。兹心觉得,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一切外在的东西都无法成为永恒。而一个人拥有很多华丽的奢侈品,也并非就是富有,而是真正的贫穷。因为他被物质所束缚,忽略了内心的成长。我们应该跳出物质的泥沼,走进内心世界,关注内心世界的蜕变,不断习得智慧,最终成为一个内心真正富有的人。03用心过好每一天就是胜利你觉得人生最美好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有个知乎高赞回答说:是现在,是今天,是此时此刻。的确,在人生这场闹剧里,我们很难预料和把握每一个重要瞬间。所以,用心过好当下的每一个时刻,就是最大的胜利了。正如梭罗在书里所说:早早起身吧,吃不吃早饭无关紧要,但求身心从容无忧,任友人来去,钟声响起,孩子哭泣,下决心过好每一天。在湖边居住的那些日子里,梭罗一直用心感受着身边的一切。他自然从容地活在当下,也劝解人们不要焦虑和担忧。在田里干活时,他会专注地听锄头和石头相碰撞而产生的声音;在午后休息时,他会认真聆听鸟儿在房前拍打翅膀的声音;他也会在建完房子之后,精确计算出造房所花费的金钱数目。梭罗是真正的正念践行者,他在认真地过好每一天,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极致,他在用心感受生活。在兹心看来,用心去过好每一天,每一天都不虚度,这是一种难得的生活态度。松浦弥太郎,被称为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他就是一个用实际行动践行用心生活的人。他对生活一直都坚持自己独有的态度,一周买一次花,每天晚上十点准时睡觉。偶尔买一盒别致的点心,和亲人朋友一起分享就是最大的幸福。他将平淡的生活过到了极致。经年如此,自然而然,一切都流淌于心。正如他所说,用心生活的人,才有资格享受生活。这位生活美学家告诉我们,只要用心对待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生活的幸福感就会扑面而来。兹心觉得,专注的过好当下的每一天,用心感受每一个时刻,幸福的感觉也会越来越浓烈。日复一日,我们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也能够学会严格要求自己,最终达到内心专注平和的状态。04独处是一个人顶级的能力叔本华所说:一个人越不需要跟人们打交道,那么他的处境就越好。这便是独处的魅力。强大的人从来都热爱独处,因为自己把握的时间,才是最好的反省机会。梭罗在二十几岁的年纪,就已经懂得了独处的好处。他一个人在瓦尔登湖旁边的小木屋里,过着属于自己的独处生活,每一天都在内观自己,提升自己。梭罗一个人在夜幕降临之际,感受着风在林中呼啸,水胡乱拍打着堤岸,很多生灵也悄悄地唱起了夜歌。有人问他是否感到孤独?梭罗回答:我觉得经常独处使人身心健康。梭罗在孤独里寻找自我,也在孤独里寻找世人痛苦的根源。他觉得,使两颗心更加亲近的不是双腿,而是灵魂的登对。在他看来,即便是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很快感到厌倦,但是独处却会让他感到亲切。兹心觉得,独处是一种内心的寂静。就像一个真正勤勉的学生,虽置身于拥挤不堪的教室之中,也能像在沙漠中的隐士一般对周围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曾国藩,就是一个懂得独处的人。在生活中,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修身计划。其中就包括“静坐”。他每日无论多忙都要静坐一小时来反观内心。正是因为每日的自我反思,曾国藩才真正做到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功绩。兹心认为,独处就是向内寻求最真实的自我。只有做到了与自己独处,才能不断充实和丰盈自己的内心,从而快速地成长。正如周国平所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有些寂寞,但是寂寞中却有一种充实和自在。其实,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即修心。我们在旅途中、在独处时,不断向内走,才能更真切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这种修行是扎根于生活的,是人们孜孜不倦向内探索的一个过程,是力排众难,找到真正的自己,安顿好自己的灵魂。就像书里所说:一个人灵魂所需要的东西,是不需要用钱来买的。因为生活的本质就是向内探索,达到精神上的启迪,而非一切外在的浮华。我们不必被光怪陆离的生活所诱惑,不必为了表面的热闹而放弃内心的独处,更不必为了迎合大众的眼光而委曲求全。相反,我们应该有一种崇尚生命和自然、崇尚自由和独立的精神,如梭罗那般,勇敢地、心无旁骛地追逐自己想过的人生。最终,希望我们都能够在自我重塑中回归生命的本质,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瓦尔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