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季羡林

巜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季羡林

2022-03-29    16'20''

主播: 知足常乐😽😆🎥

114 1

介绍:
他一生著作无数,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大师,然而却主动请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桂冠,说:“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他精通德语、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十二门语言,在语言学、文化学、佛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为各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曾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等梵语作品和德、英等国经典著作,荣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他就是文化名人季羡林。在世事沉浮中季老始终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今天兹心带来的《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这本书是季老1933年至2006年创作的散文合集,作品时间跨度70多年。在书中我们可以读到季老对苦难人生的超然态度、对人间真情的珍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真实自我的剖析。季老百岁人生的智慧精华,犹如明灯,为处在困惑与迷茫中的我们指引方向。接下来,就和兹心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百年人生,聆听他的处世智慧,汲取精神力量。01苦难,丰盈了人生作家白落梅曾说:“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经过岁月的洗礼,人会接纳一切,变得平和纯粹、通透豁达。百年经历,季老尝遍了百味人生。在人生最痛苦的那段灰暗的岁月里,他去农村干过辛苦的农活,在地窖里搬菜;他还当过门房,每天爬楼十次二十次为别人传呼电话,并负责收发信件和报纸。当时的季老备受冷落,几年里,他没有收到过一封信,也没有人同他打招呼。后来,季老穿越了苦难,重新振作,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多年后,季老反思那段时光,很欣慰地发现,自己平生的著译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那段时期以后写成的。苦难让季老感悟到人世悲欢,更感悟到自古至今,没有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真正的人生一定是历经磨难,才愈发弥足珍贵。这让兹心想到了身残志坚的史铁生。21岁时,因为一场大病,史铁生下肢瘫痪,余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一度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曾经三次自杀未遂。当时的史铁生茫然、无助,每天便独自摇着轮椅去地坛公园,一呆就是一整天。他在地坛看书、发呆、思考生与死的问题,感知时间的变化,慢慢地接纳了苦难。后来,他全身心投入写作,把写作当成了活下去的希望。在名作《我与地坛》一书中他写尽了对苦难人生的释然和对不公命运的超越。读他的作品,我们会被他的坚强与乐观鼓舞。史铁生说:“因为地坛,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时间不语,却让他学会了放下,学会了感恩。在兹心看来,苦难是一把刻刀,雕琢了你我的模样。每个生命阶段,是困境和磨难馈赠给了我们宝贵的经历和人生经验,让我们学会宽容,最终与自己和解。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虽历经风雨,但只要接纳苦难,笑对人生,我们的生命便会丰盈充实,焕发独特的魅力。02真情可贵,且行且珍惜罗曼·罗兰曾说:“谁要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人,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真情可贵,遇到真心对待自己的人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在德国留学时,季羡林先生与邻居迈耶一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迈耶家无论什么时候举行聚会,招待客人吃点心、吃茶,都会热情地邀请季老前去,把季老当成亲密的朋友。当时,季羡林先生写论文需要用打印机打出来,而他既没有打印机也不会打字。幸运的是,迈耶家的大女儿伊姆加德愿意帮助他,经常为季老打印论文到深夜,几年里毫无怨言。季老远在异国他乡,在与迈耶一家的交往中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即使他们之后再也没有相见,季老在心中也时常想起他们一家,内心充满感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能够带给我们温暖的力量。这力量会帮助我们穿越人生的低谷,收获精神上的丰盛与富足。这让兹心想到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与美国友人费正清费慰梅夫妇之间的深厚友情。他们性格相投,对中国历史、艺术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建立了亲密的友谊。抗日战争爆发后,梁思成夫妇流亡到四川李庄,贫病交加,生活十分艰辛。在他们的通信中,费慰梅了解到林徽因一家生活极度贫困,心疼不已,立刻寄去钱财默默相助。他们的友情让梁思成夫妇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感受到了莫大的温暖和心灵上的慰藉。在梁思成林徽因去世后,费慰梅几经周折帮助梁思成出版了《图像中国建筑史》,完成了友人的夙愿。兹心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可以跨域国界、跨越种族。在对方最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倾力支持,这份温暖感人至深,也可滋养我们养成善良美好的品质。我以诚待人,人亦以诚待我。真正的朋友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唯有心怀感恩,珍惜当下,付出真心,友谊才会历久弥坚。03不忘初心,理想即信仰《道德经》有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最难的不是开始,而是不忘初心地拼搏到底。受陈寅恪先生的影响,季羡林先生对研究梵文和巴利文产生了兴趣。来到哥廷根大学后,当他得知开设有基础梵文的选修课时,便果断报名学习。即使刚开始这门课只有他一个学生,季羡林先生也坚持每天把学习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一刻也没有懈怠。季老说,假如他再上一次大学,他还是会选择学习梵文、巴利文这套冷僻的知识。这是为什么呢?季老认为,学习梵文和巴利文是为了研究佛教文化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为了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对己对人都是有好处的。季老始终不忘初心,拼搏一生都在研究佛教文化、东方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不忘初心,努力拼搏,终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让兹心想到了建设出古城西安的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她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在建筑界荣获荣誉无数。她说她学建筑的初心就是想把房子盖好,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张锦秋被分配到西安工作。长达半个世纪里她始终奔赴在建筑设计的第一线,坚持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设计思想,为西安量身打造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长安塔、大唐芙蓉园等“新唐风”作品。一个人成就了一座城,她用作品为我们还原了盛唐气象。正如季老所说:“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兹心深以为然。把理想当作信仰,肩负使命,努力拼搏,人生注定熠熠生辉。人生有了梦想就有了方向。为实现梦想,踏实努力,锐意进取,终将成就闪闪发光的自己。04不骄不躁,随遇而安得自在有人问:“什么是随遇而安?”作家林清玄的一句话说出了答案:“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就需要我们泰然处之,随遇而安,方得内心的宁静。季老90岁住院做白内障手术时,因为患有冠心病,手术存在风险,医生和家人都很担心,但他坦然面对。去医院时季老只带了没写完的稿子和一本《苏轼词》;在做手术时他将男医生和女医生的对话当成有感染力的音乐来听;还背诵起了苏轼的《浣溪沙》,丝毫没有紧张与不安。季老真正做到了“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他始终保持心态的平衡和情绪的稳定,坦然应对生活中的一切。这让兹心想到了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姐姐安欣,她优雅知性、端庄内敛,是一个大家闺秀。安欣本来爱情美满,生活富裕,然而随着丈夫被流放孤岛,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安欣本可以选择离开丈夫,但是她却淡定地说:“跟他一起走呗。”她心甘情愿地辞了工作,带着孩子追随丈夫去孤岛过贫苦的生活。在孤岛的十数年,她把简陋的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干净整洁,一家人其乐融融。为了谋生,安欣做着压面条的底层工作。当妹妹安杰去孤岛看望她的时候,她正蹲在地上扯面条。安杰看着喜欢喝茶看书的姐姐竟然在做这些事情,心里一阵酸楚,几乎流下泪来。但是,姐姐却笑着说:“我过得挺好的。”生活中充满变数,但是当我们坦然面对,随遇而安,依然可以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兹心认为,遇到困难不骄不躁,以平常心应对,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当我们坦然接受生活的考验,才能安然享受当下,不辜负生命的每一个瞬间。生活中,我们会尝尽酸甜苦辣,会经历喜怒哀乐,但以平常心面对一切,我们的人生会平稳有序,别有一番趣味。05蒋勋说:“时间其实是一条永不停止的长河,无法从其中分割出一个截然的段落。”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前行,既无法割舍过去的影响,也无法止步不前。岁月教会了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也带给了我们许多期许,许多愿望。我们唯有珍惜当下,不忘初心,努力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过有意义的一生。愿我们都有未来不足惧,过往不须泣的坦然态度,度过幸福的一生。
上一期: 《中庸》诵读23
下一期: 《中庸》诵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