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原来,六尺巷就是一个以鹅卵石铺就的,宽2米(6尺),长100米的狭长巷落。只是,这个巷子,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有着特别的意义。
六尺巷来源于一段千古佳话: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地方上尊称宰相),其老家桐城府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县衙。因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难以判决。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张英收到家书,认为邻里之间应该相互谦让,不必为小事闹矛盾。便提笔在在家书上以诗作复:“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书信,见诗明理,立即把院墙退后拆让三尺,此举使吴家深受感动,也主动将院墙退后三尺。
如此,两家人的争端平息,两家院墙之间还多出了一个六尺巷宽的巷子,还能供行人自由通过,“六尺巷”便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