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真正得体的成熟,不是世故,不是圆滑,不是经受挫折之后的苟且。成熟是内心真正变得宽厚,而得体的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留天真。
知世故不代表讨好,不代表八面玲珑,更多的是尊重,尊重对方的同时,更尊重自己。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才是得体的成熟。
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
《晋书·阮籍传》中记载,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虽位居高官,明理知世故,但生性洒脱,不受拘束。
他遇见那些附庸风雅,严守礼俗之辈,从来不会正眼相看,只是简单的斜眼一撇,这就是所谓的“白眼”。
只有遇见他的知音,才会高兴地抬起头,用正眼去看人,所谓“见青眼”。
阮籍母亲病故,嵇康的哥哥嵇喜前来吊唁,阮籍翻着白眼,致使嵇喜不快而去;嵇康知道后,由于了解阮籍的性情,就干脆提着酒坛抱着琴,前去看望他,阮籍果然变得很高兴。
知世故而不世故,明世俗而不受世俗浸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菜根谭》中有句话:“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
在这个纷杂的社会,我们要生存,就必须要和人、和事打交道,这个过程中,把握好尺度的同时也要保留真实的自我,也就是所谓的知世故,而不世故。
这不是轻而易举做到的,而是走过千山万水去感悟和修炼的结果。
苏轼在63岁穷困潦倒之时,还写下这样的诗句: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先说自己衰老,又借小孩子之口调侃,酒后的潮红被误认为脸色红润,用自嘲来排解晚景凄凉的失意。
一个人未经世故,容易在逆境中沉沦,也容易苛以待人,而饱经世故而不世故的人,见过生活凌厉,依然内心向暖。
才能像苏轼这样,深谙“沉舟侧畔千帆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道理,更显得曲折坦荡,情趣风生。
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里说: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如果你的心能够容纳无限的经验,虽然饱经世故,却又能维持单纯,才能发现真实的自我,获得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愿我们都可以做一个不卑不亢,初心,内心向暖,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
因为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得体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