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之夜》洛歌 演唱

《草原之夜》洛歌 演唱

2017-07-31    04'12''

主播: 洛歌电台

195 0

介绍:
曲作者田歌住在南京军区干休所,曾经找我做过音乐。他很健谈,讲了很多关于他的故事。还有他后娶的年轻妻子.......《草原之夜》诞生于1959年,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纪录片《绿色的原野》中的插曲,田歌谱曲、张加毅填词。这首歌被称为“东方小夜曲”,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著名小夜曲,也是中国民歌经典,1959年以来历经40多年而久唱不衰。诞生地新疆伊犁霍城县(及可克达拉市)建有草原之夜风情园。当时,八一电影制片厂接受了拍摄任务,导演张加毅带着包括年轻的田歌在内的一班人马来到新疆,来到戈壁滩可克达拉。他们被兵团战士战天斗地,忘我战斗的精神所感动。张加毅觉得垦荒战士都是特殊材料打造的。战士们气壮山河的气势使得他定名《绿色的原野》纪录片画面宏伟壮观。与此同时,他一直在思考给这部纪录片配上一支什么基调的主题曲才相宜。 一天黄昏,张加毅和作家田歌在可克达拉草原上骑着马,边走边聊。远处缕缕轻烟袅袅升起,走近了,原来是兵团战士架起火,正在烧烤野鸡、野兔,战士们斜躺在旁边的木板车里,有一句没一句地哼唱着。张加毅就问战士们:“同志们,你们在唱什么呢?”战士们回答说,唱劳动嘛,唱爱情嘛,唱今天嘛。战士们的话,触动了张加毅的心弦,他一下意识到,这才是战士们内心情绪的真正表白。 当时,正处于“大跃进”年代,一切是政治挂帅,文化创作领域更不例外。所以,要写出一首反映生活、爱情的歌曲,风险很大。但张加毅管不了这么多,他激动地对田歌说:“这才是人们内心情绪的流露啊!我们为什么天天在那儿强调‘拼命干,死了算,一天等于20年’呢?”田歌说:“张导,你敢拍吗?你敢写吗?”张加毅不回答,只问田歌:“小田,你敢谱么?”“你敢写,我就敢谱。”张加毅听出了田歌在将他的军,说:“好,那咱回。” 张加毅信手游缰骑着马,刚才的情景在脑海中涌现,歌词在心中跳跃闪动,他拿出铅笔头,把三个词、两个词记在烟盒上。一到农场,他迫不及待地挥着手,对大家说:“本导演要写了,你们退下。” 他觉得自己现在真正听到了战士们的心声,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是英雄好男儿。远离家乡,思念着远方的父母亲人。他们青春妙龄,渴望窈窕淑女,渴望爱情的滋润,对美好未来充满了憧憬他觉得只有把战士深埋内心的爱情唱出来,才能够真正激励战士们的斗志,表达战士们的心声。 取材于维吾尔族民歌是一种最好的表述,一句句歌词,信手拈来就跃然于纸上:美丽的夜色多沉静……在这沉静的夜晚,辛苦一天的军垦战士,在辽阔的草原上,弹起思乡的琴,琴声穿过草原,远方的姑娘你可听到? 年轻的田歌拿着歌词,看得眼都直了,此时的他,思想像万马奔腾。他拿着歌词,飞奔而去。40分钟后,田歌回来了,他拿着自己刚谱好的曲,非常投入的轻声唱给张加毅听。正在这时,过路的生产兵团的战士们,越聚越多,鼓着掌冲进来。张加毅热血上涌,在田歌的曲谱上签道:“同意录音。张加毅。” 《草原之夜》这首东方小夜曲,像涓涓溪流,一直奔流在人民心中。可是谁也想不到,词作者张加毅为了这首歌而家破人亡,差点要了命。 反“右倾”时,因为每个单位要有3%——5%的右倾指标,张加毅就因为这只曲有温情情绪,被打成了右倾,理由是“靡靡之音,腐蚀青年,修正主义大毒草,配合赫鲁晓夫反华”。之后,张加毅就被发配到唐古拉山当兵了。“文革”开始后,张加毅又被当做军队的“文艺黑线”人物再次打倒。 “四人帮”倒台后,张加毅和全国人民一样欢呼雀跃,戴在他头上的“温情主义右倾情绪”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帽子,终于可以摘下了。 2004年,病危中的张加毅嘱托家人在他去世之后,将自己的骨灰安放在可克达拉。